2004年4月14-17日 中国史学界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金冲及会长致开幕词,李文海会长致闭幕词。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李文海,副会长张海鹏、何芳川、马敏、于沛、陈祖武、郑师渠、姜伯勤。秘书长张海鹏兼。
2004年6月,编印《中国史学会通讯》第10期,并发行。
2004年8月24日至27日,中国史学会与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北京大学、山东历史学会、山东大学、聊城市政协、聊城大学和聊城傅斯年研究会联合发起,聊城市政协和聊城大学主办“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聊城举行。
2004年9月16日—20日,中国史学会、山东省历史学会、威海市政府主办的甲午战争11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威海举行。中国史学会理事戚其章等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收到论文70余篇。与会者就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李文海会长代表中国史学会致开幕词。
2004年11月22日,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鹏与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秘书长Jean-Claude Robert教授在北京国际饭店见面,就国际历史学大会选择会址及成员国会议如何组织等问题作了详细谈话。此前,2004年4月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主席科卡教授来到北京,表达了希望中国承办2007年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成员国会议的意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明确表示支持。
2004年12月10日,民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表彰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的会议,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鹏出席。民政部授予中国史学会等546个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据民政部宣布,全国民间组织36万个,其中带中国字头的民间组织1800个。挂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百余个社团中,中国史学会等三个社团获得这个称号。
2005年1月6日,中国史学会与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关于近现代历史研究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讨活动,与会学者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对一段时间以来在近现代历史研究中出现的歪曲中国革命的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了讨论。3月19日,课题组再次召开研讨会,着重研讨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史学研究的干扰及其在社会上造成的恶劣影响,深入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谬误、危害和根源。这对于在史学思想和史学研究中分清是非,正本清源,对于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读者的误导,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2005年3月26日-28日,中国史学会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温家宝总理根据香港学者的建议批示中宣部,由中国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张海鹏副会长代表中国史学会致开幕词。
2005年4月5日,中国史学会与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主办首都史学界抗议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歪曲历史教科书座谈会。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海鹏在座谈会上发表谈话。
2005年7月3日,中国史学会组织的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一行出席第20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召开。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共24人。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冷溶为代表团名誉团长,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海鹏任团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于沛任副团长兼秘书长。出席此次大会的有来自世界上73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学家和相关人员,约1300人。
中国史学会组织的“近现代时期的中国与世界”专题讨论会是此次大会唯一以国家为主题命名的讨论会,来自不同国家的70余代表参加了此场会议。除主办“近现代时期的中国与世界”专题讨论会外,中国代表团还全体参加了“现代性历史的再审视:东亚道路和模式”讨论会,代表团成员分别出席了其它分场。中国学者在会上阐述自己的学术见解,获取国际学术动态信息。他们的出色表现提高了中国史学家在国际历史舞台上的声音。但还应看到,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声音还不够大,还要继续努力,争取主持更多场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出席悉尼会议情况详见张海鹏副会长提供的总结报告及代表团成员万明提供的总结会议纪要)。
在悉尼期间,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海鹏出席了国际史学会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史学会2007年9月在北京举办国际历史学会代表大会的申请。
2005年8月10日,李文海、张海鹏联名致函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对中国史学会第二至第四届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吴泽教授逝世表示沉痛吊唁!同日,张海鹏致函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对历史地理学家石泉教授的逝世表示沉痛吊唁!
2005年8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奎元院长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汇报会上讲话,在谈到史学研究时,他指出:以中国史学会为代表的史学界,我院史学片的各个研究所,阵地意识比较强,马克思主义观点是占上风的。如果出现了错误言论,总有人能站出来进行抵制和批判。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在史学界没有丧失,这是可喜的。当然,就是在史学界,也有噪音、杂音。我们不能高枕无忧,一定要有忧患意识,不要让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老一辈学者开创的史学事业和树立的优良学风,在我们手里折损、贬值。
2005年8月30日-9月1日,在全国政协办公厅、文史委支持下,中国史学会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福建省林则徐研究会联合主办“林则徐与近代中国——纪念林则徐诞辰220周年学术讨论会”。开幕式由全国政协安排,在全国政协会议厅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陈奎元出席,张海鹏副会长代表中国史学会在开幕式上致词。
2005年9月16日,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海鹏出席复旦大学历史系80周年系庆,并代表中国史学会致贺词。
2005年9月23日,李文海会长在第四次会长会议上回顾了中国史学会上年以来的工作,对上年工作表示满意和肯定,指出上年以来中国史学会参与举办了甲午战争110周年学术讨论会、傅斯年学术讨论会、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学术座谈会、林则徐诞辰220周年学术讨论会的情况,并特别介绍中国史学会的主管单位——中国社科院院长陈奎元近期关于以中国史学会为代表的史学界阵地意识比较强,旗帜鲜明,马克思主义是占上风的讲话。
2005年9月26日-29日,中国史学会与宁夏大学合办的“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银川举办。来自法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学者和国内各地学者百余人出席。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海鹏、副会长郑师渠和中国史学会理事、宁夏大学校长陈育宁出席会议,张海鹏代表中国史学会致开幕词。
2005年10月22日,中国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办“纪念亚洲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座谈会,与会学者50余人,分别来自中国、韩国、泰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鹏在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以战争为手段来处理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关系的历史性错误,是日本军国主义政策造成的。构成目前中日关系危机的主要因素,是历史认识问题。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日本政界和社会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是大大后退了。日本应该从国际大战略出发,从远东地缘政治关系出发,反省明治维新以来的发展史,反省1945年战败的历史,学会与亚洲各国和平共处。这次会议是落实中宣部、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指示筹办的。
2005年10月27日,中国史学会世界历史工作委员会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世界史研究学术论坛,常务副会长张海鹏代表中国史学会致函祝贺。
2005年10月28日,李文海、张海鹏联名致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中国史学会第二至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安志敏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2006年2月6日,中国史学会、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都史学界迎春座谈会”在国谊宾馆举行。70多位史学家欢聚一堂,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文海,以及何兹全、汪敬虞、张芝联、金冲及、林甘泉、李学勤、步平、牛大勇等先生先后发言,回顾新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畅谈对21世纪新史学发展的期望。座谈会由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海鹏主持。
2006年3月,中国史学会秘书处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编辑的《中国历史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史学界第七次代表大会学术研讨文集》出版。文集选收了中国史学界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代表提交的19篇文章和有关讲话,以及学术研讨的综述。
同月,编印《中国史学会通讯》第11期,并发行。
2006年夏,因遗留的经济纠纷案,副秘书长徐辉琪到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出庭,并到民政部办公厅档案处搜寻证据。法院分析了中国史学会提交的证据后,驳回原告。
2006年6月30日,李文海、张海鹏联名致函北京大学历史系并转何芳川先生夫人,对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原副校长何芳川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2006年8月,中国史学会、南通市人民政府和南通大学主办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通举行,李文海、张海鹏联名致函祝贺。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出席讨论会。
2006年9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史学会和曲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儒学与现代化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孔子故里——曲阜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及韩国、日本、巴西等国家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60余篇。中国史学会副会长陈祖武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史学会与曲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这次学术盛会,使“儒学与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并走向实践,为建构和谐社会、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6年10月18日,中国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考古所发起纪念尹达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李文海会长出席并代表中国史学会致辞。
2006年10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史学会、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中国社科院及省市社科院等研究机构的80余名青年学者参与此次学术盛会,会议围绕“中国道路:历史的探索与比较”这一会议主题展开学术讨论。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文海,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担任大会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文海致开幕词,指出“青年史学工作者,要勇于担起中国史学发展的重任,不断增强实践史学社会功能的自觉性”。马敏致欢迎词。中国史学会原会长金冲及作了主题演讲,中国史学会原副会长龚书铎出席本次会议。会议还特邀章开沅教授、冯天瑜教授、朱雷、田居俭教授等著名学者和青年学者进行交流对话,就讨论主题、治学方法及学术规范等问题进行现场指导。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海鹏在闭幕式上作学术总结。
2006年10月21日,中国史学会副会长郑师渠受李文海会长的委托,出席北京师范大学《何兹全文集》首发式暨何兹全学术思想研讨会《何兹全文集》出版座谈会,宣读中国史学会的贺信,祝贺何兹全先生和他的文集的出版。
2006年11月6-8日,中国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广东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广东中山市翠亨村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等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致开幕词。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海鹏在闭幕式上作了学术综述。
2006年11月21日,中国史学会与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召开了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历史教育学术研讨会,研究了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领域中一些倾向性问题。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文海、副会长张海鹏、原副会长齐世荣、龚书铎和北大教授沙健孙等出席。10月,由中国史学会和该校社科中心组织撰写的《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6年12月20日,中国史学会负责人与国际历史学会主席和秘书长何塞�路易�佩塞特、让-克劳德�罗贝尔就合作事宜举行了非正式座谈。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文海表示,中国史学会十分重视明年的国际史学会北京代表大会,这是双方加强联系的好机会,中国史学会会尽全力办好。近年来中国办过很多国际大会,但史学领域目前还没办过汇集各国史学会的大会。中国史学会非常愿意加强同国际史学界的联系,这是中国几代史学工作者的共同心愿。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海鹏通报了与何塞�路易�佩塞特、让-克劳德�罗贝尔工作会谈的情况。与会者表达了希望2015年国际历史学大会能在中国召开的愿望。双方还就2015年国际历史学大会的申办程序事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2006年12月25日,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文海和常务副会长张海鹏联名致函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育民院长,祝贺“近代湖南与中国”暨纪念林增平先生学术讨论会举办。
2007年1月16日,李文海、张海鹏联名致函四川大学校长办公室,对中国史学会第四至第五届理事、四川大学原副校长隗瀛涛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2007年5月,中国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联合编辑的《黄遵宪研究新论: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2007年夏,因遗留的经济纠纷案,副秘书长徐辉琪到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出庭。法院接受了中国史学会提交的证据,开庭审理,判定中国史学会胜诉,驳回原告。
2007年8月,中国史学会与宁夏大学合编的《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200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7年9月15日—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史学会共同承办的“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成员组织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5大洲27个国家的代表与会。会议由三个部分组成: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执行局成员会议、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成员组织大会和中国历史学的现状与未来国际学术讨论会。其中9月16日“中国历史学的现状及未来”国际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史学会主办,目的在于促进各国学者了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现状。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出席会议并讲话。冷溶强调,国际史学会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注册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组织,是团结各国历史学家推动历史学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学术机构。中国史学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注册,并接受中国社科院管理的历史学家的学术社团。中国社科院高兴地看到中国史学会与国际史学会、与各国历史学家之间的学术联系日益紧密,积极支持中国史学会与国际史学会之间的学术联系和中国历史学家与各国历史学家之间的学术交往。
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文海、国际史学会会长J�帕塞特出席会议并致词。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鹏主持开幕式。李文海代表中国史学会,热烈欢迎参加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2007年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衷心祝愿这次会议在国际史学会执行局的领导下取得圆满的成功!李文海在致词中说,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的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意义重大而深远。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历史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历史是我们走向未来、创造新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们也许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为促进和实现历史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不懈努力。为了这个共同目标,我们在加深了解、加强交流和合作方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应该做。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历来重视历史。中国历史学家十分希望在中国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继续得到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和各国同行们的支持和帮助,也愿意为推动历史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张海鹏、陈星灿、卜宪群、汪朝光、张星星、熊月之、李伯重、陈启能、徐蓝等在会议上介绍了中国历史学研究状况。
除了这次学术讨论会外,中国史学会还在近代史研究所支持下承办了国际历史学会北京代表大会,进一步密切了与国际历史学会的关系。
2007年10月25日,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海鹏致函广西史学会,祝贺广西钦州市纪念民族英雄刘永福诞辰17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2007年11月10日,李文海、张海鹏代表中国史学会致函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卫藤沈吉,慰问病情。
2007年12月28日,李文海、张海鹏联名致函中央民族大学,对著名历史学家王钟翰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2008年1月28日,李文海、张海鹏联名致函中山大学,对著名历史学家陈锡琪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2008年4月10日,2008中国(无锡)吴文化节开幕式暨世界同宗祭祀泰伯典礼在吴文化广场隆重举行。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文海出席致贺。
2008年5月27日,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芝联因病在北京逝世。李文海、张海鹏代表中国史学会致唁电。
2008年5月28日,李文海、张海鹏联名致函复旦大学,对中国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1951年)候补理事,第二届理事会(1980年)、第三届理事会(1983年)理事蔡尚思先生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2008年6月,李文海、张海鹏联名致函人民大学,对著名历史学家彭明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2008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海鹏主编的《中国历史学30年》,这是根据中国史学会会长会议的决定组织有关学者编写的。
2008年12月1日,李文海会长主持了中国史学会第九次会长会议,就2009年4月召开中国史学界代表大会事宜交换意见,作出相应决议;就具体工作程序拟定初步工作时间和安排;并对即将于天津南开大学召开的中国史学会单位会员负责人座谈会商定相关事项。
2008年12月6日,由中国史学会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历史学30年暨中国史学会会员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在天津天宇大酒店举行。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文海、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李文海指出,30年来历史学科飞速发展,在研究领域和研究视野的拓展,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学术内容和学术观点的深化,历史文件和历史文件的发掘、发现、整理,中外史学的合作和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史学工作者有必要对改革开放30年各个历史阶段进行实事求是的回顾总结,以便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学。卜宪群、张海鹏、于沛、陈志强等介绍了中国历史学科30年来发展的概况。辽宁、天津、上海、江苏、河北、湖北、云南、四川等地的史学会负责人,回顾总结了中国历史学在各自地区的发展情况,并交流了经验。大会对下一届史学会理事改选事宜进行了讨论,为定于09年4月举行的中国史学会第8次代表大会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各场会议分别由副会长张海鹏、陈祖武、马敏、郑师渠、于沛主持。
2008年12月,编印《中国史学会通讯》第12、13期,并发行。
2 009年2月15日,李文海主持中国史学会七届理事会第十次会长会议,就中国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人选做了认真、仔细的讨论,取得了共识。会长会议决定以这次共识为准,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报告,经批准后,向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建议。会议还研究了第七届理事会向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所做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起草问题。张海鹏通报了与国际历史学会秘书长最近的联系,会议一致同意向国际史学会推荐陶文钊,作为国际历史学会执行局成员改选的建议人选。张海鹏还通报了申办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举办地点问题,与会同志认为这是中国史学会几代人的愿望,应该坚持申办在中国举行。
2009年3月1日,李文海主持中国史学会七届理事会第十次会长会议,审议并确认了各会员单位向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推荐理事候选人及代表名单,提出了会长会议推荐的理事候选人名单和特邀代表名单。
2009年4月3日,李文海主持中国史学会七届理事会第十二次会长会议,听取了有关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的汇报,审议了即将向大会提交的各项文件。本次会长会议是中国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最后一次会议。
2009年4月7日,《中国历史学年鉴》2000年卷在三联书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