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本所概况 > 学术社团 > 中国史学会 > 学会工作

中国史学会大事记(1949-2004)

发布时间:2013-11-05 字体: 打印
发布时间:2013-11-05 打印

1949年7月1日
  郭沫若等50人发起的"中国新史学研究会筹备会"在北京成立,并通过筹备会组织规程和中国新史学研究会暂行简章,选举常务委员11人。常务委员会推选郭沫若为主席,吴玉章、范文澜为副主席。与中国新哲学研究会等五个人民团体共推选代表10人,以"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的名义,参加9月21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1950年12月
  中国新史学研究会筹备会编辑的《义和团》完稿发排,翌年3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该书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的第一部。丛刊共拟题12种,计划分头编辑,陆续出版。

1951年7月28日
  中国史学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郭沫若作"中国历史学上的新纪元"的报告。会议选举郭沫若等43人为理事,杨绍置等9人为候补理事,白寿彝等7人为常务理事。9月17日举行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推举郭沫若为主席,吴玉章、范文澜为副主席,向达为秘书长,郑振锋为副秘书长;通过《中国史学会章程》。

1957年11月2日
  在北京举行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学术报告会。

1958年9月28日
  与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联合举办纪念戊戌变法60周年学术讨论会。

1961年4月7日
  与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纪念巴黎公社90周年学术讨论会。

1961年5月30日
  与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纪念太平天国110周年学术讨论会。

1961年10月16-20日
  与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在武汉联合举办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由中华书局结集出版。

1980年1月15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座谈会,就重建中国史学会征求意见,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在京理事、知名史学家和有关单位负责人近30人出席。

1980年4月8-12日
  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125名代表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大会通过《中国史学会章程>,选举郑天挺等71人为理事。理事会选举郑天挺等15人为常务理事和由郑天挺、周谷城、白寿彝、刘大年、邓广铭等5人组成的主席团,选举梁寒冰为秘书长,聘请李侃、程应惨、梅关桦为副秘书长。大会通过《致台湾历史学界书》。

1980年4月12日
  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组织以夏藕为团长的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以观察员身份出席8月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15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1980年8月10一17日
  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出席第15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1980年9月23日
  举行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夏藉汇报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参加第15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情况,刘大年汇报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学术讨论会筹备情况,决定从1981年起接手编辑《中国历史学年鉴》。

1981年2月13日
  与天津市历史学会、天津市教育局联合举行天津中学生历史竞赛颁奖大会。

1981年5月6日
  提出《关于改革中学历史教学的建议》。

1981年5月7-10日
  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在上海举行,53人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友渔到会并讲话。会议通过1981年工作要点和《关于开展学习中国历史的倡议书>,决定从1982年起出版《史学情报》季刊。

1981年10月12一15日
  与湖北省社科联在武汉联合举办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主题为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国内外180位学者出席,提交论文111篇。《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1年12月17-18日
  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天津召开,重点讨论1983年召开中国史学会首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史学界第三次代表大会问题。

1982年2月5日
  与南开大学、天津市社科联在北京联合召开郑天挺学术纪念会。

1982年4月
  与北京市历史学会、中国人民人学在北京联合召开尚钱学术纪念会。

1982年8月10日
  邀请首都史学界30余位学者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37周年。

1982年9月
  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接纳中国史学会为正式会员。

1982年11月10日
  在北京举行纪念郭沫若诞辰90周年报告会。

1982年12月
  《中国历史学年鉴>82年版出版。自本版开始,由中国史学会主编,并同时编辑出版《史学情报H季刊),以补《年鉴》之不足。

1983年4月11一16日
  中国史学会首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史学界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220人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邓力群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史学会章程>,选举丁名楠等82人为理事。理事会选举邓广铭等18人为常务理事和由刘大年、吴于摩、林甘泉、胡绳、戴逸等5人组成的主席团,选举李侃为秘书长;聘请王玉瑛、李文海、周年昌、高德为副秘书长。

1983年10月21日
  与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联合致函有关出版社,通报举办爱国主义优秀通俗历史读物评选活动计划。

1984年1月16日
  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中国国民党"一大"60周年学术讨论会暨孙中山研究学会成立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杨尚昆、王震、周谷城、朱学范等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320余人出席,邓颖超发表重要讲话。宣布成立孙中山研究学会,胡绳任会长,刘大年任副会长,屈武、朱学范任顾问,金冲及任秘书长。

1984年6月14日
  与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首次爱国主义优秀通俗历史读物颁奖大会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

1984年7月6一13日
  应中国史学会邀请,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秘书长埃莱娜·阿维勒夫人访华。刘大年、李侃等就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参加第16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若干问题向她进行了磋商。

1984年12月27日
  在北京举行《中国历史学年鉴》创办五周年座谈会,周谷城、胡绳、刘大年、白寿彝、陈翰笙、林甘泉、戴逸和在京的史学工作者百余人出席。

1985年6月
  举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报告会,宦乡、胡华、齐世荣等应邀作报告,300余人出席。

1985年8月25-9月1日
  以刘大年为团长,季羡林、莫阳为顾问的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出席在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召开的第16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刘大年应邀在闭幕式上致辞。

1985年10月12-18日
  与福建省社科联在福州联合举办纪念林则徐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主题为林则徐与鸦片战争,中外学者160人出席。

1986年6月14-17日
  与浙江省政协等14个单位在杭州联合举办纪念章太炎逝世50周年学术讨论会,百余位学者出席。

1987年6月25-27日
  与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50周年学术讨论会,刘大年做《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的报告,来自10个省、市的76位学者出席。

1987年7月5-18日
  以刘大年为团长、吴于崖为顾问的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应日本京都日中学术交流恳谈会和东京日中人文社会科学协会邀请,出席在京都和东京举行的"七七事变"50周年日中学术讨论会。

1988年7月27-30日
  中国史学界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95名代表出席。大通过《中国史学会章程~,选举丁名楠等70人为理事。理事会选举戴逸为会长,丁伟志、李侃、张岂之、金冲及、张椿年、齐世荣为副会长;聘请王庆成为秘书长,王玉瑛、王汝丰、陈启能、林言椒、周年昌、高德为副秘书长。

1988年11月12-16日
  与广东省历史学会等单位在广东联合举办戊戌变法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国内外学者及有关人士150余人出席,提交专著5部,论文60篇。

1989年1月19日
  《中国历史学年鉴》编辑部邀请部分在京青年史学工作者座谈,纪念《中国历史学年鉴》创办10周年。

1989年1月
  与全国台湾研究会在北京联合举行台湾史学术座谈会。

1989年1月
  在北京老舍茶馆举办春节茶话会。

1989年2月
  与北京市历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联合举行座谈会,就日本首相和阁员为侵华战争翻案、为天皇开脱罪责的言论,代表中国历史学家表明坚决反对的严正立场。

1989年3月14-15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本会联合在北京举办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学术讨论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出席,百余名中国学者和以米歇尔·弗维尔教授为首的法国学者代表团共同就法国大革命的遗产及法国大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989年3月16日
  与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在京青年史学工作者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学术座谈会,主题为爱国主义、民主科学与现代化。

1989年10月
  与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庆视建国四十周年暨中国史学会四十周年座谈会,30余人出席。

1990年6月
  邀请出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历史组成员座谈。

1990年8月26-9月2日
  以金冲及为团长的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出席在马德里举行的第17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1990年10月7-17日
  与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等单位在济南联合举办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国际讨论会,中外学者120余人与会,提交论文百余篇。

1990年11月
  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向在京理事汇报参加第17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情况。

1990年12月3-8日
  与广东省历史学会和中山大学在广州联合举办中国近代史开端150周年学术讨论会。

1991年3月
  邀请出席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的史学界人士举行联谊茶话会。

1991年10月15-19日
  与湖北省社科联在武汉联合举办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主题是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中外学者110人与会,提交论文101篇。论文集《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由中华书局出版。

1991年10月21-27日
  与陕西省社科联等单位合作,在西安举办第一次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以《成长中的新一代史学》为题结集出版。

1992年1月
  与北京市历史学会合作,举行春节茶话会。

1992年10月
  与全国台湾史研究会联合举行台湾史学术座谈会,并对《台湾人四百年史》一书进行评价。

1992年12月22日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批准设立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00年1月撤消。

1993年4月4-8日
  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主席、英国教授巴克到北京与中国史学会商讨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出席第18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事宜。

1993年5月7-9日
  与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民主促进会等4单位发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苏州大学主办的顾顿刚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苏州举行,126人与会,提交论文57篇。

1993年8月19日
  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成立。

1993年11月
  与全国台湾研究会联合举办台湾史学术研讨会,40多位专家出席。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由中国史学会和全国台湾研究会联合组成编辑委员会,编著《台湾历史概要》。

1993年11月13-15日
  中国史学界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81位代表出席。大会通过《中国史学会章程》,选举丁伟志等83人为理事。理事会选举戴逸为会长,了伟志、王庆成、齐世荣、李侃、张磊、张椿年、林甘泉、金冲及为副会长,张椿年兼秘书长;聘请王玉瑛、王汝丰、庄建平、曲襄光、童超、潘振平为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出席闭幕式并讲话。

1993年12月24日
  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行纪念范文澜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胡绳、刘大年等200余人出席。

1994年1月
  举行在京理事暨老一辈史学家春节联谊会,70余人出席,中国社科院院长胡绳出席并讲话。

1994年4月22日
  戴逸等会见来华访问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齐赫文斯基。

1994年4月29日
  张椿年应法国人文科学中心主任埃玛尔教授邀请赴法访问,并于5月5日与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秘书长贝达里达教授商谈中国史学会申办第19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有关事项。

1994年5月25-27日
  与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政府在该市联合举办甲午战争与翁同龢学术研讨会,60多位学者出席,收到论文40余篇。论文集《甲午战争与翁同龢》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4年8月
  法国远东学院院长隆巴尔和该院教授苏尔梦、副教授兰克利访问中国史学会,就双方学者交流进行磋商。

1994年9月7-11日
  与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4单位在威海联合举办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外学者138人出席,提交论文94篇。会后出版论文集《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

1994年9月
  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在邵阳联合举办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百余人出席。

1995年2月
  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与秘书长张椿年于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于5月分别致函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秘书长贝达里达,表示中国史学会申办第四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1995年2月28日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批准设立东方历史研究出版基金。

1995年5月11-25日
  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主席贝克教授访华。

1995年7月4一7日
  五届二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昕取学会1994年以来工作报告,汇报申办第19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情况。期间还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

1995年7月29-8月1日
  与全国台湾研究会在庐山举办海峡两岸台湾史学术研讨会,两岸学者50余人出席。

1995年8月27-9月3日
  以戴逸为团长、王忍之为顾问的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一行22人,出席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18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1995年9月中旬
  与全国工商联合会、江苏省社科联和南京大学在南京联合举办第二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5年10月9-11日
  与山东省聊城市政协、聊城师范学院联合举办海峡两岸傅斯年学术讨论会。

1996年4月15日
  与全国台湾研究会、九洲图书出版社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台湾历史纲要》出版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台办主任王兆国出席并讲话。

1996年10月8-12日
  与安徽大学合作,在合肥举办第二次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会议,会议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史学,130人与会。论文结集为《世纪之交的中国史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6年
  举办第一届中国史学会优秀论文奖评选活动,评选"中国近现代史优秀论文奖"(东方奖)和"苏联史优秀论文奖"(白桦奖)。"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评选活动定于1998年举行。

1997年3月8日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齐赫文斯基访问我会。

1997年5月25-28日
  与广西社科院在蒙山联合举办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7年5月31-6月2日
  与广东省社科联、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承办的鸦片战争与香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深圳举行,中外学者90余人出席,提交论文62篇。

1997年7月3-5日
  与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等4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纪念七七事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外学者百余人出席,提交论文70多篇。

1997年9月15日
  约翰·拉贝(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总代表,南京大屠杀时为南京安全委员会主席和国际救济委员会主席)的外孙女莱茵哈特夫人访问中国史学会,张椿年等与其会见。

1997年10月10日
  在北京湖广会馆举行重阳敬老茶话会,在京70岁以上的老专家和中青年学者100余人出席。

1998年3月8日
  戴逸、王庆成、张椿年等会见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滨下武志及庆应大学教授山田辰雄,就中日间学术活动问题进行了交流。

1998年8月2仔-23日
  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戊戌维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160多位中外学者出席,提交论文140多篇。《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论文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1998年9月1-4日 
  与山东省历史学会联合举办德国占领胶州湾100周年学术讨论会。

1998年9月15-18日
  中国史学界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扬州举行,150多人出席。大会通过《中国史学会章程>,选举丁伟志等142人为理事。理事会选举金冲及为会长,何芳川、李文海、李学勤、张磊、张海鹏、张椿年、龚书锋为副会长,张椿年兼秘书长;聘请王玉瑛、成崇德、吴恩远、徐辉琪、童超为副秘书长。

1998年9月20-22日
  与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政府联合在常熟举办戊戌维新与翁同龢学术研讨会。

1998年12月18-20日
  与林则徐基金会、香港历史博物馆在香港联合举办林则徐·鸦片战争与香港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学者60余人参加。

1999年4月9日
  与教育部社科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五四精神与中国的历史道路学术研讨会,与会60余名专家就什么是五四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999年5月  
  与《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湘潭师范学院联合在湘潭举办中国史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1999年7月2日
  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长会议决定:聘请中国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陈翰笙、白寿彝、季羡林、吴泽、蔡尚思,第二、三届理事会主席团成员刘大年,第三届理事会主席团成员胡绳等7位老一辈史学家为中国史学会名誉理事。

1999年8月15-19日
  与北京市历史学会、北京市档案局等单位联合在北京举办档案与北京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9年8月20-22日
  与北京市历史学会、教育部社科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社会主义与新中国50年学术研讨会。

1999年9月7日
  中国史学会成立5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在京史学工作者百余人出席。

1999年9月24-26日
  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科技史学会、夏商周断代工程办公室在北京联合举办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报告会,200余名学者出席。

1999年11月1-4日
  与中国社科院等单位联合在珠海举办澳门历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内地和港、澳、台的百余位学者出席。

1999年12月30-2000年1月3日
  中国史学会、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香港中华万年网有限公司协办的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中外学者80余人与会,提交论文45篇。

2000年4月15-16日
  与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北京大学联合举办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学术讨论会,近200名学者出席。

2000年4月27日
  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学术研讨会,50余名学者出席。

2000年6月13日
  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埃里克·方纳访问中国史学会。金冲及会长与其就中美历史学研究的现状和学会工作交流了情况。张海鹏、张椿年、龚书锋、齐世荣会见时在座。

2000年8月6-13日
  以金冲及为团长,戴逸、王忍之为顾问的中国历史学家代表团一行20人,出席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第19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其间,戴逸主持"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圆桌会议。

2000年8月
  与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全国工商联、南京大学等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第三届张春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0年9月7-9日
  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在北京联合举办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外学者150多人出席。

2000年10月9-13日
  与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等单位在山东大学联合举办义和团运动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外学者140余人出席。

2000年10月17日
  与北京市历史学会、教育部社科中心联合举办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研讨会,40余名学者出席。

2000年11月3-6日
  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合作在西南师范大学举办第三次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会议,主题为20世纪中国史学回顾与21世纪史学展望,60余名青年史学工作者和10余名特邀知名老专家与有成就的中年专家出席。

2001年5月28-30日
  与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大学共同发起,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承办的纪念太平天国150周年暨罗尔纲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主题是太平天国历史的再认识,80余人出席,提交论文74篇。

2001年6月1-4日
  与北京市历史学会、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共同举办中国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

2001年6月8日
  与北京市历史学会、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研讨会。

2001年8月16一19日
  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长沙市人民政府在长沙联合举办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外学者180余人出席。

2001年10月16一19日
  中国社科院、中国史学会、湖北省社科联及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在武汉联合举办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主题为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中外学者123人与会,提交论文102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科院院长李铁映致信祝贺。《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论文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此前,10月11-14日与湖南省政协等单位合作在长沙举办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青年学术讨论会。

2001年12月6-8日
  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主席、德国历史学家于尔根·科卡来华与中国史学会负责人会谈,商定在2004年由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中国史学会和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共同召开东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2年4月18日
  与教育部社科中心、北京市历史学会在北京联合举办唯物史观与社会科学研究研讨会。

2002年5月26-30日
  与云南大学联合在昆明举办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70余名学者出席。《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论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5月29日
  与教育部社科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走向共和》与中国近代史研讨会,40多位学者出席,从学术的角度对59集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所表现的史实、观点及相关理论问题提出意见。文章结集成《近代中国是怎样走向共和的>,由华龄出版社出版。

2003年9月17-19日
  在北京大学召开中国史学会单位会员负责人座谈会,48人出席。其间,举行第六届理事会第十四次会长会议,决定2004年4月中旬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史学界第七次代表大会。

2003年12月31日
  由本会秘书处编辑的《中国史学会五十年》定稿,交海燕出版社出版。

2004年1月17日
  举行第六届理事会第十五次会长会议,决定由会长会议提名推荐的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名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