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本所概况 > 学术社团 > 中国史学会 > 学界动态

第五届东亚“斯拉夫-欧亚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日本召开

作者:黄立茀 来源:世界历史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08-27 字体: 打印
作者:黄立茀 来源:世界历史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08-27 打印

第五届东亚“斯拉夫-欧亚研究”国际研讨会会场

 

  2013年8月9日—10日,第五届东亚“斯拉夫-欧亚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日本召开,会议主题为:1913-2013的欧亚:伟大的尝试或失去的世纪。应第五届东亚“斯拉夫-欧亚研究”会议组委会主席、大阪经济与法学院院长、大阪大学荣誉教授藤本和贵夫的邀请,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黄立茀研究员、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主任王晓菊研究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科研处负责人朱剑利副研究员赴日本参加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2月由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 (CARCES)、韩国斯拉夫学会(KASS)、日本俄罗斯和东欧研究理事会(JCREES)的代表在首尔达成协议:为加强东亚国家斯拉夫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从2009年开始轮流在上述三国举办国际学术会议。2011年印度加入进来。第五届东亚“斯拉夫-欧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日本斯拉夫研究会轮值主办,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承担了中国学者参会的组织工作。

  本次会议是自2009年举办第一届会议以来,历届东亚“斯拉夫-欧亚研究”会议规模最大的一次。来自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北海道大学、广岛城市大学、早稻田大学、日本科学促进会,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方研究所、社会政治研究所、杜布纳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东安格利亚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索德托恩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芬兰国际关系研究所、东芬兰大学,加拿大萨德伯里大学、捷克马萨里克大学、韩国翰林大学、蔚山国立科技研究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哈萨克斯坦欧亚国立大学、哈萨克斯坦库斯塔纳国家教育研究所以及来自中国台北、德国、 法国、波兰、白俄罗斯、蒙古、吉尔吉斯、等18个国家的一百五十余名学者与会。中国是除东道主日本以外,参会学者最多的国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前所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静杰率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文化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四川外语学院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四川外语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黑龙江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15名中国学者参会。

  8月9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会议组委会主席藤本和贵夫(Wakio Fujimoto)、日本斯拉夫-欧亚研究会(JCREES)主席沼野充义(Mitsuyoshi Numano)、国际中东欧研究会(ICCEES)主席格雷姆•吉尔(Graeme Gill)致辞。

  会议共设置了37个分论坛,114位各国学者分别在分论坛做主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黄立茀研究员以“系统理论创新与市场经济改革:中国与苏联比较研究”为题、王晓菊研究员以“俄罗斯移民与中国东北开发(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题、朱剑利副研究员以“俄罗斯二十世纪政治历史沿革”为题在分论坛做了报告。国际研讨会在每位学者报告之后,都安排了资深学者进行评论,之后,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8月9日晚,日本斯拉夫-欧亚研究会会长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沼野充义(MitsuyoshiNumano)和前北海道斯拉夫研究中心主任,北海道大学教授望月哲男(Tetsuo Mochizuki)进行了特别演讲。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研讨会获得了圆满成功。

  首先,会议探讨的主题相当丰富,涉及了俄罗斯、中亚、东欧国家历史、政治、社会、文化、教育、宗教、移民、公民社会、外交(见附录)等问题。除主流课题之外,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闻的,具有国别背景的课题,例如日俄关系中性交易作用,以及俄罗斯翻译和改编中的轻歌剧艺妓等问题。

  此外,会议表现出一个突出特点:与会者既有扎实的史学实证研究功底,又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例如,中国学者就“开发新空间:俄罗斯东进战略历史的解读” 发言之后,日本学者提出“你们认为俄罗斯应该如何开发远东?”“你们认为中俄关系有何问题?”中国学者就“原则和实用主义: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冲突与预防措施”为题发言之后,俄罗斯学者提出,“中国如何应对与中亚资源利用方面的矛盾,例如,与哈萨克斯坦的水资源冲突?”“中国政府如何看待中亚威权政权?”中国学者就中国与俄罗斯市场经济不同命运比较研究发言之后,白俄罗斯学者提出,“中国市场经济道路看起来是成功的,但是目前腐败严重,中国反腐败前景如何?” 中国学者在“在苏联和中国文化革命和知识分子的命运:高尔基和胡风比较”发言之后,白俄罗斯学者提出“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应该吸收资产阶级文明的成果,但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文化革命期间为何进行破四旧,打倒一切(封资修……)文化?”有些提问甚至带有政治色彩,例如上海外国语学院学者以“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北朝鲜核武器问题影响”为题的发言之后,日本学者提出:“如果日本有核武器了,中国可能做出何种反应?”各个分论坛的发言与讨论高潮迭起,深化了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此次国际研讨会的成功,凝聚了日本东道主的精心安排与辛苦努力。会议的各项学术议程和生活安排井然有序,9日晚,会议组织者还举行了热烈的欢迎晚宴。北海道大学教授,前斯拉夫研究中心主任松里公孝(Matsuzato Kimitaka)和其他几位女教授特意换上了华美的和服,欢迎远道而来的外国学者。组委会特邀乐队演奏了日本传统音乐“雅乐”。雅乐大约是从1500多年前传入日本,混合了中国的唐乐、朝鲜的高丽乐、亚洲其他古代音乐以及日本传统的本土音乐。身着靛蓝地织锦金花华贵日本丝绸和服的乐者,边手抚琵琶、吹奏笙、神乐笛,击鼓,边吟咏唱词,吸引了国外学者不停地拍照。融合了多民族音乐元素的日本雅乐的隆重演出,深化了国际研讨会多种文化交流的文化内涵。

  8月13日,黄立茀、王晓菊、朱剑利赴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继续进行访问。北海道大学位于札幌市,为日本著名国立大学,也是历史上七所日本帝国大学之一。北海道大学自然科学及社会学科具有全日本一流的研究水平,科研综合实力稳居日本前6。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是在美国洛克菲勒财团资助下,经日本文部省批准 于一九五五年成立的。是国际上著名的斯拉夫研究机构。每年从国外聘请2——3名客座教授。

  研究中心拥有完备的图书收藏。三人首先参观了研究中心的图书馆。研究中心现有图书四万册,其中一半是俄文书,其余为英、法,德文书。一九七八年图书馆从美国购买了贝尔那茨基收藏的五千多本书,其中八百本是有关斯大林的。中心还收集了许多文件和资料,如在瑞士保存的沙皇时期的完整的杂志的微型胶卷和十月革命后的资料等。苏联解体以后,中心还购买了解密历史档案缩微胶卷,约2万件。

  8月14日下午,中日学者举行了“中国俄罗斯学研究”讲座,讲座由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前主任松里公孝主持,中心教授、研究生、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进修学者以及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客座教授学者简•伯班克(Jane Burbank)、白俄罗斯客座教授奥•马纳耶夫(Oleg Manaev)、来自俄罗斯的客座教授共计15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黄立茀首先以“中国俄罗斯历史研究百年回首”为题,概要介绍了中国俄罗斯史研究百年的发展与特点。王晓菊就“俄罗斯远东的中国移民”、朱剑利就“俄罗斯二十世纪政治历史沿革”为题做了报告。报告之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白俄罗斯学者首先提问:“现阶段中国俄罗斯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黄立茀回答问题时指出,“当前中国俄罗斯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汲取苏联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为中国改革开放稳定健康发展服务”。王晓菊向美国、日本、白俄罗斯学者提问,“你们所在国的学者对苏联剧变原因有何看法?”三国学者的看法比较一致:“我们的学者对该问题的看法众说纷纭,而我们认为,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相比,内部原因是主要的”。

  (世界历史研究所黄立茀 供稿)

 

  附:第五届东亚斯拉夫-欧亚研究国际研讨会部分分论坛报告题目

  1.通过性交易讨论俄日关系

  2.是否改变?——南高加索的政治体制问题

  3.全球化世界中的俄罗斯经济

  4.观念动力:欧亚中部的本土精英

  5.20世纪战争受害者的代表:从英雄主义到暴行

  6.变化与延续: 俄罗斯在后苏联时代的地缘经验

  7.平民的二十世纪: 得与失

  8.二十世纪: 宏观研究

  9.现代日本与俄罗斯文化接触过程中的适应问题

  10.中亚地区上升的力量与冲突管理

  11.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管理

  12.相互谅解抑或进一步敌对的对话: 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宗教信仰

  13.一战后中东欧的地区观念和划界进程

  14.20世纪俄罗斯文化中的表演性

  15.俄罗斯和中东欧的公民社会运动

  16.升的中国、印度,以及东方化的俄罗斯——一种新的地缘政治

  17.中亚地区的移民和跨界家庭

  18.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哈萨克社会进入俄罗斯帝国社会和文化空间的整合进程

  19.政治优于一切?——20世纪前半期的俄日经济关系

  20.维持一个复杂的帝国 “一个与不可分割的其它部分”:20世纪初的俄罗斯社会

  21.俄罗斯东移战略背景下东北亚的合作与发展

  22.当今中亚社会

  23.中国东北的旧派信徒

  24.俄罗斯文学中文化价值观的力量

  25.波涛汹涌:西伯利亚河引水工程、多瑙河、以及咸海的环境前景

  26.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政权动力

  27.欧亚:迁徙之陆

  28.镇压与苏联知识分子的命运

  29.俄罗斯语言文化教育

  30.反对帝国主义与帝国遗产之间:布尔什维克在中东的参与

  31.语言与政治

  32.俄罗斯世纪/ 苏维埃精英

  33.当今俄罗斯社会

  34.苏维埃文学与文化

  35.不安的共存:俄罗斯与邻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