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本所概况 > 学术社团 > 中国史学会 > 学术会议

“辛亥革命与亚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横滨举行

作者:崔志海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11-13 字体: 打印
作者:崔志海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11-13 打印

“辛亥革命与亚洲”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会场

1911年的辛亥革命不但打开了近代中国进步的闸门,同时也在亚洲历史上创建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家,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为了纪念这场革命爆发100周年,清华大学、中国史学会和日本神奈川大学合作,于2011年11月5-6日在当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曾经居住和生活过的日本横滨隆重召开“辛亥革命与亚洲”国际学术研讨会。

5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清华大学李廷江教授和神奈川大学教授大里浩秋主持。神奈川大学校长中岛三千男、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刘北成代为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兼中国史学会秘书长王建朗分别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阐述了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宗旨和意义。开幕式上,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和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入江昭分别做特别演讲。出席开幕式的除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外,日本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听众多达400余人,盛况空前。

神奈川大学校长中岛三千男致欢迎词

中国史学会秘书长王建朗开幕式致辞

5日下午至6日上午,会议分两组共进行了六场专题讨论会:从亚洲、世界看辛亥革命之一、之二;从与日本的关联看辛亥革命之一、之二;辛亥革命的各个侧面;辛亥革命的思想意义。共有26位学者在分组讨论会上宣读了论文并展开了讨论,每个分组讨论会的听众都多达百余人,气氛热烈。

6日下午的全体会议安排了四项内容:一、日本电气通信大学名誉教授藤井升三、北京大学教授王晓秋、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郭世佑、清华大学教授汪晖、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代田智明和日本立教大学名誉教授野村浩一等六位学者,就如何看待辛亥革命问题发表论文。此场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研究员和神奈川大学大里浩秋主持。二、日本女子大学名誉教授久保田文次和日本大学名誉教授小岛淑男,分别就“辛亥革命研究的回顾与建议”做专题发言。三、日中产官学交流机构理事长福田伸次做题为“日中关系:向新维度的展开”的特别演讲。四、中国史学会秘书长王建朗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刘北成和神奈川大学教授大里浩秋分别代表会议主办方,做总结发言。

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作特别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主持会议

根据神奈川大学的统计,在2天的会期里,出席研讨会的多达1200余人次。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不仅促进了中日两国学者的学术交流,而且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增进了历史共识,对推动两国民间关系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是一次十分成功、圆满的学术研讨会。

附会议日程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研讨会“辛亥革命与亚洲”

会议日程

主办:清华大学、中国史学会、神奈川大学

后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神奈川县、横滨市、平塚市

神奈川日中友好协会、横滨华侨总会、朝日新闻社、神奈川新闻社、神奈川电视台

时间:2011年11月5日、6日

地点:神奈川大学横滨校区

11月5(周日)日程

开幕式:10:00-12:00

地点:横滨校区 16号馆塞莱斯特(音译)大厅

主持:大里浩秋(神奈川大学)

1、会议主旨说明:李廷江(清华大学)、大里浩秋(神奈川大学)

2、致辞:中岛三千男(神奈川大学校长)

谢维和(清华大学副校长)

王建朗(中国史学会秘书长)

特别演讲

1、程永华(中国驻日大使)

2、入江昭(哈佛大学名誉教授)

午餐:12:00-13:00

分科会1:从亚洲、世界看辛亥革命1 13:00-15:00

地点:横滨校区 1号馆3层308会议室

主持:村井宽志(神奈川大学)、刘北成(清华大学)

1、伊藤一彦(庆应义塾大学特别招聘教授):辛亥革命前后的边境的丧失

2、廖大伟(东华大学):辛亥革命时期的列强的中立

3、金凤珍(北九州大学):辛亥革命与韩国独立运动—迈向民主共和的道路

4、吴学兰(清华大学研究生):孙中山与越南的华人华侨

评论:汪朝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土田哲夫(中央大学)

茶歇:15:00-15:30

分科会2:从亚洲、世界看辛亥革命215:30-17:30

地点:横滨校区1号馆3层308会议室

主持:铃木阳一(神奈川大学)、郭世佑(中国政法大学)

1、下斗米伸夫(法政大学):辛亥革命与俄罗斯苏联---国共内战

2、崔志海(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政府与辛亥革命

3、李育民(湖南师范大学):辛亥革命时期的“排外观念与近代民族主义的抬头

4、陈立文(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辛亥革命与台湾

评论:伊藤一彦(庆应义塾大学特别招聘教授)、廖大伟(东华大学)

分科会3:从与日本的关联看辛亥革命1 13:00-15:00

地点:横滨校区1号馆8层804会议室

主持:杉山文彦(东海大学)、马兴国(神奈川大学)

1、大里浩秋(神奈川大学):辛亥革命与宗方小太郎

2、佐藤守男(北海道大学大学院研究员):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与辛亥革命

3、李廷江(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日本人顾问与辛亥革命

4、见城悌治(千叶大学):辛亥革命与千叶医学专门学校留学生

评论:陈争平(清华大学)、藤谷浩悦(东京女学馆大学)

茶歇:15:00-15:30

分科会4:从与日本的关联看辛亥革命2 15:30-17:30

地点:横滨校区1号馆8层804会议室

主持:蔡乐苏(清华大学)、杉山文彦(东海大学)

1、松本武彦(山梨学院大学):日本地方社会的“中国问题China Issue”—1911-1916

2、石川照子(大妻女子大学):辛亥革命后的宋庆龄与日本

3、孙安石(神奈川大学):辛亥革命与日本---讽刺画与红十字救护团的派遣

4、吴伟明(香港大学):辛亥革命以前梅屋庄吉在香港的活动

评论:李廷江(清华大学中央大学)、篠崎守利(流通经济大学)

11月6日程

分科会5:辛亥革命的各个侧面10:00-12:00

地点:横滨校区1号馆3层308会议室

主持:孙安石(神奈川大学)、张勇(清华大学)

1、陈争平(清华大学):辛亥革命、国民革命与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

2、藤谷浩悦(东京女学馆大学):湖南省的辛亥革命与新军—以爱国团的设立为中心

3、村井宽志(神奈川大学):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看辛亥革命时期与现代中国

4、戚学民(清华大学):革命与学统:辛亥革命与常州学派论述的成立

5、赖钰匀(清华大学研究生):关于端方的死的研究:兼论端方之死对清遗民圈的影响

评论:仲伟民(清华大学)、马兴国(神奈川大学)

分科会6:辛亥革命的思想意义 10:00-12:00

地点:横滨校区1号馆8层80会议室

主持:崔志海(中国社会科学院)、石川照子(大妻女子大学)

1、佐藤丰(爱知教育大学):章士钊与张振武事件—道德与法治

2、川上哲正(东京女学馆高高等学校):中国近代史学的创立与辛亥革命

3、汪朝光(中国社会科学院):革命的余波—中华民国初期的西洋民主政治实验以及挫折

4、篠崎守利(流通经济大学):清末中国的Red Cross观—红十字会与“善举” 1904年-1911年

5、蔡乐苏(清华大学):一本较早论述辛亥革命教训的稀见书《失败》及其著者

评论:斋藤道彦(中央大学)、李育民(湖南师范大学)

茶歇:15:00-15:30

全体会议1:如何看待辛亥革命 13:00-15:30

地点:横滨校区16号馆塞莱斯特(音译)大厅

主持:汪朝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里浩秋(神奈川大学)

每位发言人各15分钟

1、藤井升三(电气通信大学名誉教授):辛亥革命时期的孙文与日本—以“满洲”东北租借问题为中心

2、王晓秋(北京大学):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3、郭世佑(中国政法大学):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权政治的艰难

4、汪晖(清华大学):辛亥革命的思想与现代中国

5、代田智明(东京大学):从中国近代看辛亥革命

6、野村浩一(立教大学名誉教授):辛亥革命与近现代中国---“从政治社会”的观点

茶歇:15:30-16:00

全体会议2:辛亥革命研究的回顾与建议 16:00-16:40

地点:横滨校区16号馆塞莱斯特(音译)大厅

主持:孙安石(神奈川大学)、李廷江(清华大学)

每位发言人各15分钟

1、久保田文次(日本女子大学名誉教授):我的辛亥革命研究:40多年的回顾与反省

2、小岛淑男(日本大学名誉教授):辛亥革命研究的回顾与建议

特别演讲:16:40-17:00

福川伸次(日中产官学交流机构理事长):日中关系�向新维度的展开

闭幕式:17:00-17:20

地点:横滨校区16号馆塞莱斯特(音译)大厅

1、主办方总结

(1) 王建朗(中国史学会)

(2) 刘北成(清华大学)

(3) 大里浩秋(神奈川大学)

2、闭幕致辞:池上和夫(神奈川大学副校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