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是9月3还是8.15 纪念抗战胜利日期引争议

作者:记者 王冲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09-03 字体: 打印
作者:记者 王冲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09-03 打印

  再过3天就是8月15日,当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日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这些天正忙着筹备15日的一个座谈会。除此之外,纪念馆在这一天不准备安排其他活动。但王新华的脑子里一直想着一件事:向全国人大和政协提出把9月3日定为全国假日的议案。他说:“我不是人大代表,但我打算委托人大代表做这件事 。”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学者和一些民间人士,大都主张在众多值得纪念的日子里选择一天,举行全国性的活动,隆重庆祝抗战胜利。但大家对到底选择哪一天则存在分歧。著名保钓人士冯锦华说:“不管选择哪个日子,纪念才是最重要的。也许中华民族的苦难太多了,大家既纪念‘七七事变’,纪念‘九一八’,也纪念‘八一五’日本投降。但到底哪个日子最合适呢?无论如何要选择一个,否则大家不知道怎么办好。”

  9月3日才是法定抗战胜利纪念日

    “九一八”、“七七事变”、“八一五”,这些日子都在中国人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是,9月3日,一个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反而在各种场合很少被提及。“中国老百姓一般把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作为胜利的日子。其实,从法定的角度来说,日本投降是在9月2日。”汤重南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对日本经济、社会有多年研究。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广播诏书;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日本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第二天,也就是9月3日,中国举国欢庆,当时的国民政府确定这一天为纪念日。

    汤重南说:“9月18日是个耻辱的日子,作为‘国耻日’是可以的,日本从这一天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全面抗战的日子是7月7日。但是,与上两个日子相比,9月3日更辉煌,更值得纪念,因此,我主张这个日子是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最好是把议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它定为一个法定的庆祝的日子。”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对于9月3日这个胜利日,人民政府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做出了规定。

    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表《政务院规定九月三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通告》。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每年9月3日,全国人民应对我国军民经过伟大的八年抗日战争和苏军出兵解放东北的援助而取得对日胜利的光荣历史行为纪念。

    9月3日不放假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五条也规定,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汤重南强调说,9月3日是近代中华民族第一个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日子。中国确定这个日子,是与世界接轨的问题。作为法定的纪念日,中国政府和民众应该多加重视。

    九三抗战纪念日为何未受重视

    在9月3日这一天,也曾有过大型庆祝活动。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的。

    1945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但战争结束后,中国很快陷入内战,所以这个日子的喜庆气氛被冲淡了许多。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每年都进行庆祝,只是在“逢十”的年份举办一些活动。1995年9月3日,适逢抗战胜利50周年纪念,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到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晚上还举行了一个有很多中央领导人和抗战老兵参加的大型晚会。

    而在某些学者和民间人士看来,“八一五”、“九一八”和“七七”更值得纪念。这使得本来没有争议的事情发生了分歧。究竟应该在哪一天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社科院日本所政治室研究人员赵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日子,但我认为8月15日更有意义,因为中国是对日作战的主要战场,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8月8日,民间网站“爱国者同盟网”发出倡议,号召纪念八一五抗战胜利日。该网站负责人王锦思向记者透露,他们在今年两会期间曾委托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朱幼麟提交了一份议案,要求隆重纪念抗日战争,纪念“八一五”和“九一八”。议案提出,全国抗战纪念地免费开放,纪念日全国默哀,国家领导人出面讲话。王锦思说:“全国人大今年7月给了答复,说议案是积极的,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前,沈阳市在9月18日有纪念活动,汽笛长鸣;12月13日,南京也全市拉响警报。但这些都是地方性而不是全国性的活动。

    2003年九一八纪念日前夕,中国各界人士联名发出呼吁:在每年的9月18日和8月15日,举行国家级纪念大会;每年的9月18日,全国大中城市鸣响警报3分钟,下半旗;每年8月15日,全国举行庆祝活动。参加联名呼吁的285名各界人士中,包括中国史学会原会长戴逸教授、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教授等知名学者,也包括冯锦华(中国大陆首次保钓行动总联络人)、李秀英(南京大屠杀受害者)、耿谆(日本花冈劳工暴动领导人),以及抗日烈士后代和普通百姓等。

    在2002年和2003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上,也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议在抗战纪念日举行全国规模的纪念活动。

    那么,为什么法定的胜利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呢?汤重南教授认为,宣布9月3日这个日子为纪念日的是国民党政府,解放战争时期对这个事情不愿意多说,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多提。现在,我们越来越承认抗日战争是国共合作的一次抗战,是中华民族的统一抗战,但不可忽视中国共产党起到的重要作用。“有个过程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过程应该越短越好。”他说。

    汤重南介绍说,在黑龙江有一个东宁要塞,在日本宣布投降后,这里的日本守军顽抗到9月23日才放下武器投降。但9月3日应该更有法律效力,更典型。国民党也认可这个日子,台湾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多是在9月3日庆祝抗战胜利。

    庆祝胜利还是回味苦难

    对于全国性的纪念活动,冯锦华大力赞同,但他也说不清到底哪一天好。

    但在王新华看来,胜利的日子一定要大张旗鼓地庆祝。“死了多少人,发生了多少惨案,那不是战争胜利的标志。为什么不庆祝我们的胜利?我们不讲自己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的巨大贡献,就没有人为我们讲。当然,我们也有打得不好的地方,但我们没有投降,这就是最大的贡献。假如中国投降,日本将中国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投到其他战场上,二战的历史就可能重写。”王新华说。

    实际上,许多战胜国都有庆祝“二战”的胜利纪念日。每年的5月9日,俄罗斯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大阅兵。由于时差问题,英美法则把5月8日定为“欧洲胜利日”,举办庆祝活动。此外,还有专门针对“二战”老兵的节日。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有爱国主义教育,有革命传统教育,有国耻教育,王新华认为,应该再加上一点,就是胜利教育。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和北京的抗日战争纪念馆,都应该大力宣传。“我们在近代就这么几个大的胜利,为什么不纪念呢?”王新华认为,我们强调我们死了多少人,这触动不了日本人,他们不会为此改变观点,他们的右翼还是右翼。当今世界尊重强者。

    王新华还认为,8月15日和9月3日究竟哪一天定为纪念日,这并没有太大关系,关键问题是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不管哪一天,我们应该有一个正式的胜利纪念日。”

    明年,我们就将迎来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记者 王冲)
 

附:百科名片

百科名片

    投降签字仪式画作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或抗战胜利纪念日,用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对同盟国各国递交降书。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作为一名中国人,必须牢记:九月三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简介
  1945年9月9日,冈村宁次向何应钦递交投降书。

  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

  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
  我国往年在9月3日这一天,曾举办过多次大型庆祝活动。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的。1945年9月2日,重光葵签署投降文书。

  9月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有关这个纪念日的历史由来是这样的: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四国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重庆夏季时间8月15日晨7时(即北京时间晨7时),四国政府在各自首都(重庆、华盛顿、伦敦、莫斯科)同时宣布接受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当时的国民政府于第二天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1946年把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4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曾将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政务院发布了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通告。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五条也规定,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现状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抗日战争纪念日。

香港方面
  在香港,抗日战争纪念日为8月15日,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
  2007年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龙子明9日提案建议,将每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为法定节日“阵亡将士和死难同胞纪念日”。

台湾方面
  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外务大臣重光葵及军方代表、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列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字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华民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9月9日,日本于南京向中华民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国民政府旋规定自9月3日起放假三天,举国欢庆。并通过决议,规定从次年开始,每年的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后来台湾当局为了统一各军种节日,于1955年起将对日抗战胜利日作为陆海空三军的军人节。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时任中国军队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接下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佩刀,在中国战区的日军正式投降。不过后来国民党当局是以日本向盟军投降的次日(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45年10月25日,在台湾举行了庄严的日本投降仪式。中国代表郑重宣布,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顿时,会场上掌声、歌声、欢呼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台湾全岛上下锣鼓齐鸣、张灯结彩、舞狮戏龙,人们以万分激动的心情庆祝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自《马关条约》签订以来,台湾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终于结束。这对全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因此被定为“台湾光复日”。

日本方面
  虽然两岸都以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但是日本正式对中华民国递交降书的日期时间为民国34年(西元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代表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日本代表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天皇裕仁(昭和天皇),地点在南京市陆军总司令部,是日八年抗战正式结束;而9月3日实为日本对同盟国各国递交降书,是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日本投降书原文
  一、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已向联合国最高统帅无条件投降
  二、联合国最高统帅第一号令规定“在中华民国(东三省除外)台湾与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陆海空军与辅助部队应向蒋委员长投降
  三、吾等在上述区域内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及辅助部队之将领愿率领所属部队向蒋委员长无条件投降   
  四、本官当立即命令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之全部日本海陆空军各级指挥官及其所属部队与所控制之部队向蒋委员长特派受降代表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及何应钦上将指定之各地区受降主官投降   
  五、投降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立即停止敌对行动暂留原地待命所有武器弹药装具器材补给品情报资料地图文献档案及其他一切资产等当暂时保管所有航空器及飞行场一切设备舰艇船舶车辆码头工厂仓库及一切建筑物以及现在上第二款所述地区内日本陆海空军或其控制之部队所有或所控制之军用或民用财产亦均保持完整全部缴于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指定之部队长及政府机关代表接收
   六、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日本陆海空军所俘联合国战俘及拘留之人民立予释放并保护送至指定地点
   七、自此以后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之日本陆海空军当即服从蒋委员长之节制并接受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颁发之命令
  八、本官对本降书所列各款及蒋委员长与其代表何应钦上将以后对投降日军所颁发之投降书图片
[1]命令当立即对各级军官及士兵转达遵照上第二款所述地区之所有日本军官佐士兵均须负有完全履行此项命令之责
  九、投降之日本陆海空军中任何人员对于本降书所列各款及蒋委员长与其代表何应钦上将嗣后所授之命令倘有未能履行或迟延情事各级负责官长及违犯命令者愿受惩罚奉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命

  签字人帝国派遣军总司令官陆军大将岗村宁次
  昭和二十年(公历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时 分签字于中华民国南京
  代表中华民国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并为对日本作战之其他联合之利益接受本降书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午前九时分在中华民国南京
  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特派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



(百科名片为本刊所加,转载并不代表同意本文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