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活动报道 | 走近李大钊 理解李大钊——杨琥先生谈编著《李大钊年谱》的若干体会和认识

作者:潘建华 发布时间:2021-06-15 字体: 打印
作者:潘建华
发布时间:2021-06-15 打印

 

202169午,北京大学校史馆杨琥副研究员,应邀在中国历史研究院阅微厅作学术报告:“走近李大钊  理解李大钊——编著《李大钊年谱》的若干体会和认识”。本次活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读书会第128期暨庆祝建党百年的特别活动,近代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等所内外同仁30余人参加。

主持人邹小站研究员在介绍此次讲座时表示,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等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李大钊年谱》的史料和思想价值都非常高。

在报告中,杨琥老师首先介绍了《李大钊年谱》编撰的缘起。1989年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成立后,即确定三项基础工程:编辑一部文集、撰写一本传记、编著一部年谱长编。在参与文集编辑的过程中,杨琥老师逐渐从一名初学者成长为担纲者。2000年,杨琥老师受命承担《李大钊年谱》的编撰工作,针对已有成果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开始从基础入手,拾遗补缺,广搜资料。

李大钊是革命家、学者,亦是社会活动家。杨琥老师认为,李大钊生活的时代,正是近代中国报刊传媒、社团、学会、新式学校等新生事物萌芽并逐步发展的时代,李大钊既是这些新生事物培育的时代青年,也是时代新潮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和开拓者。而他后来从事的革命工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又多为地下的秘密活动,公开记载很少因此在搜集史料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向进行:

其一,基于李大钊是生活在中国近现代公共空间的公众人物,首先集中于报刊资料的搜集和阅读;

其二,从李大钊任职北京大学的角度考虑,致力于从其在北京大学的友朋、同事和学生的日记、书信、文集中搜集相关资料;

其三、从李大钊革命活动的秘密特点出发,着力发掘未刊档案,或档案资料汇编中以往未受注意的材料,尤其是革命对手方的情报档案。

李大钊是革命家兼思想家,也是近代中外汇通时代的历史人物。《李大钊年谱》的编撰体例包括谱主事略、诗文系年、时事纪要三部分。杨琥老师表示,这是为符合李大钊的身份和特点而设置,通过这三个子目的有机结合,互相参照,力图做到“论世知人”与“知人论世”,以全面、准确、立体地了解李大钊的言行与思想。

在年谱的撰写过程中,坚持多方参证,严密考订的原则。对于史料充分的史事,按其不同类型、不同来源,每一种史料均择要录入一条,以互相印证。同时,对于各种叙述相互矛盾或有歧异或与李大钊生平、思想不符的史料,则严格考辨,仔细分析,择其可信者用之,其不可信者弃之,努力把关于李大钊生平事迹的描述建立在准确可靠的史料上。

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工作,既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而奋斗的革命事业,也是为世界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伟大事业这场革命的国际性、中外革命人士联系的密切及其互动,是其非常鲜明的特点。如果仅从某一方面或者孤立地看待李大钊的革命活动,就会忽略一些重要的史实。

杨琥老师指出,《李大钊年谱》以收录丰富的资料、客观叙述李大钊生平事迹和介绍诗文著作内容为主,但并不以此为限,而是在整理、辨别史料的基础上,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对李大钊思想生平事业、思想演变的理解和研究,从中外革命互动、李大钊革命活动所处具体环境等角度考察李大钊的革命事业,拓展和丰富对李大钊生平及革命活动的认识,并在一些重大问题或关键点上推进李大钊的相关学术研究

最后,杨琥老师结合《李大钊年谱》编撰的经验和体会指出,历史研究要求得新进展,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握扎实可靠的史料,在谨守规范的基础上继承前人成果,深造自得,提出自己的见解,方能实现破与立。

在随后的讨论交流环节中,与谈人吴敏超研究员表示,阅读这部年谱的最大感受是史料工作非常扎实。杨琥老师通过极为丰富、不同类型的史料,展现李大钊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思潮变动、北京(尤其是北大)的具体环境和他的人际交往圈。在数据库检索日益便捷的今天,逐日翻阅报刊等原始材料,而非关键词检索,对学者而言仍有必要,能真正体会人与时代的联动性。另外,对纷繁复杂的史料进行小心求证,是年轻人尤其需要体会和学习的。

王波博士谈到,《李大钊年谱》是一套研究者编辑的年谱,不仅在编辑体例上富有特色,编者还十分注意呈现时代语境,在挖掘、保留诸多原始史料的同时,加以大量的研究和辨析,把对谱主的理解和把握融入编撰之中,力求谱主事迹、言行的出处尽可能地准确。

张海荣副研究员进一步指出,《李大钊年谱》在编纂体例上以人物单谱为轴心,有意识地借鉴人物合谱的优长;在编纂格式上以时系事,纲目体、平叙体并用;在编纂理念上兼寓史实考订、专题探讨和研究综述性质;在编纂精神上,则贯彻知人论世的要义。对于近代史学界和党史学界来说,无论是否研究李大钊,这套年谱都具有毋庸置疑的典藏价值。

与谈人潘建华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指出,《李大钊年谱》所展示的面相极为丰富。通过此次阅读,使自己对国民革命时期李大钊等一批早期共产党人与北方军政各界往来、交涉的复杂历史和艰辛革命历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年谱中所呈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军事运动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对个人研究课题的推进也极具启发。

此外马忠文研究员、封越健研究员、吕文浩副研究员、张会芳博士等与会人员围绕李大钊相关档案资料的保存和利用情况、年谱编撰中谱主事略的选择标准及其在集体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如何判断等问题,与杨琥老师展开进一步讨论。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深入阅读和共同讨论新编《李大钊年谱》,具有特殊意义。近代史研究所的青年同仁通过聆听杨琥老师讲述编撰该书的思路、经验和体会,更加真切地走近李大钊、理解李大钊,并对波澜壮阔的“觉醒年代”有了全新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