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活动报道 | 近代史研究所传达学习院青年工作会议精神

作者:马维熙 发布时间:2025-05-20 字体: 打印
作者:马维熙
发布时间:2025-05-20 打印

2025年5月14日上午,近代史研究所召开青年工作会议。本次会议以传达学习4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工作会议精神为主题,副所长、青年工作小组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高国荣研究员及各处室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副组长马维熙助理研究员主持,全所45周岁以下青年近五十人参加。
 
 
 
在共同观看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工作宣传片《青风激扬》后,高国荣围绕院青年工作会议精神,主要传达了院长、党组书记高翔同志在院青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关于推动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院青年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指引下,新一届院党组对社科青年高度重视、殷切期盼、深情厚爱,以“三项共识”固根本、“三项承诺”正作风、“三项举措”守底线,采取一系列支持和激励青年成长成才的创新举措,引领全院青年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全院青年学人要自觉把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我”,把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天职举过头顶、扛在肩上、放在心中,坚定学术报国的远大理想、厚植科研为民的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有信仰、有情怀、有正气、有担当的青年铁军。
 
 
 
随后,来自本所科研、管理岗位的四位同仁聚焦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主题作交流发言。
 
 
 
 
晚清史研究室主任贾小叶研究员围绕院、所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与长效机制谈了自身体会。她认为,近代史研究所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历届所领导探索并创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制度;近年来,院里更是不断发力,通过“青启计划”等为青年人才成长加大扶持力度,在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各方面为青年人才解决后顾之忧。青年学人要进一步强化自律意识,紧紧抓住参加青年学术论坛、申报课题、高效利用工作时间等关键点,合理规划,认真落实,做好学问。
 
 
 
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副主任李珊副研究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尤其是2024年以来参与“所史”项目的切身体会,分享学术研究中的心得体会。她以前辈学者刘蜀永先生的香港史研究为例指出,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国家队”,本所青年学人应当以这些前辈学者为榜样,将服务党和国家与推动学术进步有机结合,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承担起学术报国、科研为民的时代责任。此外,她还就如何为女性科研人员及有组织科研提供更加健全的制度保障谈了自己的看法。
 
 
综合处副处长史悦从职能部门日常工作实际出发,表示职能部门和科研部门的共同目标是为研究所的发展做贡献,所以双方应当相互理解、相互成就,并在不断的交流、合作中共同推动研究所各项事业的进步。作为职能部门青年工作人员,她认为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是做好行政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彰显青年人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面貌。
 
 
 
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姜涛从三方面总结近代史研究所给予青年人的扶持与帮助:一是在项目立项、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和经费支持;二是搭建青年学术论坛、青年读书会等常态化的交流平台;三是汇聚图书资料、数据库等学术资源,引介海内外、跨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得益于此,全所青年更应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在思想、理论、科研各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立志做时代新人。
 
 
 
最后,高国荣作总结讲话。他强调,青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近代史研究所的未来,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希望。全所同仁要提高站位,深刻领会院青年工作会议精神,继承和弘扬近代史研究所培育英才的优良传统,从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严管厚爱、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持续优化青年学者的成长成才环境。他要求,全所青年要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的四点希望,争做高翔院长提出的“有信仰、有情怀、有正气、有担当的青年铁军”。具体到日常工作,一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要严谨治学,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三是要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发展同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本次会议历时两个小时,在坦诚、务实的交流氛围中圆满结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