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信仰与视野一一刘潞女士在刘大年档案捐赠仪式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25-07-02 字体: 打印
发布时间:2025-07-02 打印
编者按 
2025年6月2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船山厅举行刘大年先生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大年先生女儿刘潞女士在捐赠仪式上作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非常感谢近代史所举办这个“刘大年文献捐赠证书颁发仪式”。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时间举办捐赠仪式,对我父亲这位有着8年抗战经历且终身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关于捐献这些文献,我有几句话想说。
 
一是这实现了我父亲的心愿。
 
可以肯定,我父亲留下这批文献,不是准备留给家人后代的。作为历史学者,他有很强的史料意识。捐赠的这批文献,大概可分为书信、外访日记、重要的会议记录、读书笔记,以及他珍藏的根据地出版的一些书籍,和曾反复读过的马恩全集。比如他保留的信件中有新中国成立之前吴玉章、艾思奇等同志给他的信,等等。相信他那时也不一定有什么明确的想法,只是出于一个史学工作者的史料意识。关于他对史料的重视,我还记得1966年1月,他从江西丰城县四清回来,带回三大箱当地家谱、族谱。那时我还翻过,全都是软绵绵的线装本。父亲说是将来研究农村历史有用。可惜文革中都失散了。所以,我们姐弟三人将他遗留下的文献全部捐献给近代史所,是在完成父亲的心愿。我代表全家由衷感谢近代史所完整保留这批文献。
 
二是这些文献体现出宽阔的国际视野。
 
早在60年代,他写《论康熙》一文时,就将康熙放在18世纪初的大环境中,并与彼得大帝做比较。使该文对康熙的论证有别于以往。这对我本人也有一定的影响。故宫藏有不少科技仪器,我在研究它们时,也学习将它们放在16世纪以后第一次西学东渐的大环境中,对它们出现在清代宫廷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再比如1985年他率团参加于西德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历史大会,第一次以代表团身份亮相世界历史大会。他在中国代表团提交的5篇正式论文中,刻意安排了两篇论述中国抗日战争的文章。意在提请国际史学界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只有欧洲战场,不只有诺曼底登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同样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是这些文献体现了他矢志不渝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父亲自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未动摇。他一直坚持研究历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种信仰,不但体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盛行之时,也体现在八、九十年代,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苏联解体,东欧巨变,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陷入低潮之时。国内史学界众说纷纭,某些说法甚嚣尘上。但是父亲一如既往,没有动摇。90年代初他在《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一文中写到:“中国人在过去的40年中,走完了英、美人花了100多年走过的路程。40年间,中国工农业增长速度为世界第一,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世界第二。中国所以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根本原因就是一条,它实行的是社会主义。”
 
我想他这种认识,除了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经历外,跟他认真研读马恩原著有关。我记得他在论证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时,曾举过恩格斯关于鸭嘴兽的例子,说这种动物是动物界从禽类到哺乳类过渡间的产物。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也会有一过渡阶段。八十年代他到新西兰访问,还特别要看那里的鸭嘴兽。
 
就在他生命终结前两个多月,在社科院纪念新中国社会科学50周年的大会上,他仍坚持说:“我是主张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还说:“美国一直借口‘人权’干涉中国内政。最近美国权势政客发表宣言,声称要‘保卫台湾’,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报告称,中国是它的五个重点国家之一,与美国一直在进行侵略颠覆的伊拉克排在一起。日本修订‘安保条约’,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共同布置战略导弹防御系统。”
 
26年前他说的这些,就像是在说今天中国的国际大环境。父亲不是时事评论员,仅是位历史学家,他能具有这样的远见卓识,洞察到二十多年后的世界局势,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坚持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回顾这一段,也是要表达我对父亲——这位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敬意,也作为对他110年诞辰的纪念。
 
谢谢各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