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25626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06秒)
唯物史观与《资本论》的双向研究共同构筑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完整框架。唯物史观深入剖析了意识形态的哲学本质,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意识形态的三重批判性指向,聚焦于意识形态的哲学批判、经济学批判与社会批判,意在凸显意识形态的私有财产性质与异化劳动内容。正...
由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逄锦聚领衔团队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是“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中的中国经济学系列教材之一,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位和指导思想
明确中......
2025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这一重要指示不仅是对江苏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全国经济大省的明确要求。去年全国两会,在江苏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强调江苏要“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从2022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
当前,人工智能因其类似于人的智慧能力,逐渐呈现出对人类劳动者全面替代的可能性。有观点认为,这不仅是对人类劳动主体性的挑战,更试图通过否定劳动创造价值,挑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事实上,人工智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产物,是人类劳动的结果,虽然在某些领域可替代...
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使用价值概念不仅表现为商品的超历史的自然属性,更因其与价值所构成的矛盾运动,在拜物教理论与经济危机理论中发挥了独特的理论功能,呈现出独特的社会历史批判效应。而当代西方左翼社会批判理论主要关注使用价值因为交换价值的中介而产生的异...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加强东中西部人才协作,鼓励优秀人才在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有利于加快形成并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因人才而兴,人才因城市而幸。今年开年以来,“杭州六小龙”爆火出圈,Deep......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深化新时代思政引领力研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25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拟于2025年5月24—26日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
在这个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所作出重要贡献而设立的节日——国际妇女节。在1922年之前,作为庆祝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战斗的专属节日,国际妇女节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固定在3月8日。国际妇女节庆祝日期的变化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紧密相连。不同庆祝日期背后,闪耀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传奇女性的“她”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强大的内生动力能够显著增强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和韧性,是驱动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根本力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最大限度激发和持续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形成民营企业自我驱动、自我赋能、自我超越的良好发展局面。
高阶使命驱动是内生动力深层来源
使命是企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