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研究检索
近代中国研究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32834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85秒)
在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来华洋人像赫德那样,对中国海关和近代中国的外交、政治、经济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施加了如此全方位的、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没有哪一位来华洋人像赫德那样承受了如此繁多的重磅抨击与赞誉。如:“赫德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的典型的帝国主义分子……在中国横行48年,做尽了坏事,博得了帝国主义统治者的欢心…......

 
 
晚清政治史向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点内容,经过20世纪的风雨历程,业已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成熟的分支学科。上个世纪末,姜涛先生曾经就1949-1999年50年间的晚清政治史研究做了系统的评述,[1] 总结了以往研究的得失利弊,明确了该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新世纪以来,随着近代史研究的重心逐渐下移与社会文化史等新学科的勃兴,晚清政治史的研究逐渐有所冷落。同时,......
如何评价“清末新政”,在史学界尚有明显的分歧。本文拟就清末新政的后果、性质、历史地位等问题略抒管见,请同志们指正。 

  一、关于清末新政的后果。历时10年的清末新政,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后果。笔者认为,正确估量新政的后果,是确认它的历史地位的关键。 

  清末新政的推行,其消极作用是明显的。 

  首先,为了实行新政,清政府必须想方设法筹集经费,增加了人民......
一、引言 
湘军为了了解太平天国情况,写过《贼情汇纂》,朱树谦写过《〈贼情汇纂〉研究》,从文献学角度探索《贼情汇纂》的编者情况时,谈及了湘军部分情报工作人员的情况;从探索其史料价值的角度论及了这本书所提供的情报具有全面系统、真实可信的特点。罗尔纲的《湘军兵制》将湘军情报机构及情报侦探制度作为湘军兵制的组成部分进行了论述,其他史家在论述太平天国与湘军战......
“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是晚清相继发生的两大改革事件。众所周知,戊戌变法是于十九世纪末由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通过光绪皇帝发布诏书推行的;清末新政是在二十世纪初在西太后主持下,通过颁谕展开的。前者昙花一现;后者则历时十年,并取得了一些突出成果。但是,这两大事件在历史上的地位却大相径庭。戊戌变法,被公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潮流......
史实表明,甲午战争之前的湖南,在郭嵩焘等人的引导下,绅民之间已有“讲求洋务”的思潮。但就城市社会意识形态的总体而言,尚不能称得上开放。因为,除了要求兴办小轮,表明部分绅民已认同了“部分洋务”外,湖南绅民毕竟未作出其它开放之举。对外界而言,以往湖南的“守旧”印象,依然未能泯除。在这里,我们引用一下恩格斯的历史“合力”理论,或许有助于说明问题。恩格斯曾......




第一期:
学术机构简介 广州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广西华侨历史学会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学界消息 广州暨南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 泉州华侨大学华侨研究所 广州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 武汉中南民族学院东南亚民族关系史研究室 资料介绍 吉隆坡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出版品 《亚洲文化》第十五期 会议报导 国际客家学研讨会  
第二期:
学术机构简介 广东华侨研究会 广州......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海内外研究他的论著不计其数。对近百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的梁启超研究进行学术回顾,绝非这篇短文所能胜任。本文仅就近年学术界比较关注的有关梁启超与日本关系的研究做一回顾和总结,希望能对梁启超研究有所裨益。 

一、一个简单的学术回顾 

梁启超一生流亡日本14年,他的思想曾在许多方面受惠于明治日本,这是一个不争的历史......
提要  自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史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迁。这些变迁的结果是,中国史家不断分化组合,以意识型态和治史风格为分野,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大致说来,在二十世纪上半期,至少存在三大派别﹕科学史学派、传统史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史学派。如果依治史的方法来看,又可分「史料」与「史观」两派。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这些流派之间又不断交叉融合、相互影响。本文以钱穆早期......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国社会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由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开始起步的。洋务运动发轫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终止于九十年代中期,持续了三十多年,这段时间是中国近代化的早期阶段。  
  洋务派是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官僚士绅,也可以称之为地主阶级开明派。他们与封建顽固派不同,敢于正视现实,承认中国在器物技艺方面落后于西方......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