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研究检索
近代中国研究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3451项符合 孙中山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3.321秒)
1911年底,孙中山邀当时在伦敦大学学习化学的李晓生一起回国。李晓生伴随孙中山从伦敦起程,前往巴黎、马赛、新加坡、香港、上海至南京。民国元年一月一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于南京,李晓生时任总统府秘书。李纾曾在《李晓生未完成自传稿先睹:辛亥年前的革命生涯》[1](p131-153)一文中整理报告了李晓生(李鉴鎏,1888年—1970年)所遗自传性手稿一份。其中视为生僻的史证包......
[名称]何香凝与孙中山
[作者]韩信夫
[出版/发表]《民国档案》2004年01期
[提要]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和中国民主革命的著名女政治活动家何香凝是在孙中山先生的指引下投身于中国民主革命行列的。在整个民主革命进程中 ,何香凝同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何香凝坚决捍卫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完成其未竟事业仍进行了不懈的奋......
  
《孙中山与梅屋庄吉:推动辛亥革命的日本人》,[日]小坂文乃著,吴艳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版,25.00元
  
      茫茫人世间,有一种人可遇不可求,那便是知音。
 
  它始于两个人“恍然隔世的相逢” ,“未识心先许,开襟语便诚”便是对这种情感的高度概括。它是爱与欣赏,专注与容忍,是一种高度的灵性的契合,同时还包含至死不渝的情......
  
《孙中山与梅屋庄吉:推动辛亥革命的日本人》,[日]小坂文乃著,吴艳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版,25.00元
  
      茫茫人世间,有一种人可遇不可求,那便是知音。
 
  它始于两个人“恍然隔世的相逢” ,“未识心先许,开襟语便诚”便是对这种情感的高度概括。它是爱与欣赏,专注与容忍,是一种高度的灵性的契合,同时还包含至死不渝的情......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他青年时代,曾经幻想过以改良的手段来挽救中国。1894年6月,他曾上书清廷直隶总督李鸿章,陈述“治国之大经,强国之大本”,但遭到李鸿章拒绝。上书的失败,才使孙中山“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强迫。”在这之后,至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之前,孙中山领导了......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孙中山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近一个世纪了,但他的思想、精神,仍然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人。他的许多思想包括文化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宝贵精神财富,至今仍具有启迪和借鉴的价值,值得我们加以深入研究、继承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也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我想着重谈谈孙中山文化观......

[名称]邓演达思想与孙中山思想的比较研究
[作者]贺渊
[出版/发表]《邓演达研究新论》华文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提要]本文以为邓演达以新三民主义作为自己政治思想的内核,部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以及“亚细亚社会形态”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有所创新。他对封建主义有着比孙中山更为透沏的认识,在民权主义上超越了孙中山先生,在非资本主义的发......
[名称]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民主政治
[作者]耿云志
[出版/发表]《近代中国研究》2005年9月12日
[提要]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最早明确提出推翻皇权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并为此奋斗一生的伟大的革命家和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和实践,与近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有极为重大的关联。 一、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孙中山早年先后在檀香山和香港受教育,对西方......
引 言 一、孙中山革命思想起源 二、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思想论战 三、民国初年的思想危机:传统主义的崛起 四、帝制复辟的理论与实践 结 语
引 言
    如果就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辛亥革命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一方面结束了中国的传统社会,另一方面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文化变动,是中国自先秦以来最为激烈......
孙中山及其国民党早期与苏俄合作的大致经过,早已尽人皆知。其北伐革命之发动与最初的成功,曾得到苏俄相当助力,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一北伐的实现,首先就在于有了广东这一至关重要的战略出发点。为了建立和巩固这块革命根据地,孙中山及其国民党经历了许多周折与艰辛。但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了解,在几经磨难后,孙中山以及蒋介石等最初求助苏俄的时候,其实主要并不是要在广东......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