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研究检索
近代中国研究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32834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16秒)
当下,口述史学以其在挖掘史料与再现社会底层声音方面的独特优势...
    我自己在学术方面受惠于唐先生很多。我跟唐先生个人交往不多,主要是学术关系。唐先生去世的时候,我从北大发出挽联,那是周一良先生倡议的。周先生要去美国,估计会在纽约住一些时间,行前听到唐先生病比较严重,就商量说如果有事发生,要发一个挽联,不只是一般的表示哀悼,而应该有学术上的评价,以示尊敬。挽联的立意和文字推敲,是周先生的主意,我们一起商量定了。上......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康梁策划发动大规模武装勤王运动,两广地区与长江流域并为经略重点。长期以来,人们论及这段史实,大都只注重长江流域的自立军之役,很少措意两广方面的情况。这不利于对运动的确切了解,也影响到对康梁的客观评价。本文因拟补缺拾漏,试就康梁组织两广勤王的问题做些考察和探讨。

  



  1898年9月,戊戌政变发生,百日维新夭折。时隔月余,避难出逃......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杨深秀便是其中的一个。在参预变法活动的维新志士中间,杨深秀贡献很大,他和谭嗣同一样,骨头最硬,态度最坚决,最后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去唤醒国人。康有为称赞他“虽惨柴市刑,能褫权奸魄”,(康有为:《六哀诗》;《新民丛报》第17号)他那“缧□到头真不怨,未知谁复请长缨”(杨深秀:《狱中诗》;《戊戌变法》第4册)的诗......
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诏定国是”,决定变法,首先召见的维新志士是康有为和张元济。晚近对康有为的论著很多,而对张元济的评述却少。本文准备就维新运动时期张元济的思想和活动,进行初步探索。 

   

                                                                一 

  张元济,1892年(光绪十八年)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
义和团运动后,中国民间对外思想发生重大转变,形成比较一致的惧外、开放主义和文明抵制思想(注:参见拙作《庚子事变与近代中国对外思想的形成》,苏位智、刘天路主编《义和团运动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同盟会成立前后革命派对外策略的整合,十分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转变。同盟会成立前,革命派内部的对外态度虽无原则分歧,但有程度之异......
本文着重考察了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历史条件,以及推翻清王朝后革命派未能保持政权的根本原因。作者认为:一、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出现先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形成。资产阶级的实业家们很长时期不支持甚或反对革命,只是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和革命党人实行过短暂的合作。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用以发动革命的最有效的口号是“反满&rdqu......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也是一位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三民主义之中。作为三民主义第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确曾被误解过,有人就认为他是一个大汉族主义者。但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实际上,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其发展经历了三种形态或曰“三种境界”。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最初级的形态:以“排异”为......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全国人民团结御侮,共赴国难的强烈呼吁,宁粤双方都表示愿意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但统一后建立一个什么样政治制度,以蒋介石为首的宁方和以汪精卫、孙科、邹鲁等为代表的粤方意见不一。蒋介石认为:“此时救国,惟有余不退之一法,而欲余不退,唯有改为军事时期,一切政治皆受军事支配,而听命余一人,则国始能救。”[1]汪精卫、孙科、邹鲁等为代表的粤......
 胡适与翁文灏,一位是近代著名的新文化代表人物,一位是国际知名的地质学家。在20世纪前半叶,他们都曾是中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虽然他们各自的专业领域相距甚远,但他们惺惺相惜,是关系很密切的朋友,然而晚年的人生选择却大相径庭,也有了不一样的人生结局,令不少人唏嘘不已。有人认为,这与他们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有关,翁文灏是学自然科学,“做实际工作的”,而胡适是......
首页  上一页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