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研究检索
近代中国研究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32834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55秒)
胡绳在谈如何深入研究太平天国史时说:“我们不但要研究太平天国,而且要研究太平天国这一时期。”(《太平天国学刊》第一辑第5页。)这确实是中鹄之论。受此启发,笔者感到,太平天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尚缺乏综合研究,值得认真探析。因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不是因偶发事件一哄而起,而是经历了多年的组织准备;它的发动者和领导人不是落草为“寇”的草莽英雄,而是诵读经史,曾梦昧追......
城市化是近代化过程中最富生气和活力的形态之一,产业革命以来城市化浪潮靡满全球的社会现实已充分证明其本身的普遍性。然而,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城市化又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正如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具有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一样,城市化也会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历史本身就是丰富多样的。 

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与西方模式相去甚远......
国际学术界对于传统中国社会的认识经历了从皇权研究到绅权研究,并从士绅研究到 地方精英研究的转变。这一转变当然标志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和扩展的过程,同时也标志着研究视角和理念的演变。已有的研究成果关注着在传统与近代社会结构变迁过程 中,士绅阶层与地方精英的时代性差异,认为“士绅虽然生活在地方社会,但是他们的活动在国家场域。地方精英研究关注的是帝国末期,......
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过程中,戊戌维新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阶段性,它突破了物质与精神分割的“中体西用”思维定势,开启了全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闸门,第一次提出不独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特别强调学习西方的文物制度既把封闭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推上大机器生产的轨道,又要改变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为“君民共主”的立宪制度,实行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近代化,政治......




这里所说的晚清,系指同治至宣统,即公元1862年(同治元年)至1911年(宣统三年)的五十年间。这时正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时期,出现近代化的问题;这时华侨大量拥向南洋,是清朝政府逐渐改变华侨政策和华侨祖国意识强化的时期,因而这个题目的研究应当很有意思。


一、华人大规模移民南洋的状况、原因及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中国人向南洋迁徙,明朝初年业已兴盛,此后络绎......
“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据中央档案馆梁慧荣的考证,“长征”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1935年5月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这是首次提出和使用“红军万里长征”一词。1935年9月12日,在俄界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
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是西方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窗口。这门学...
“振兴中华”的口号最早是由孙中山提出来的。孙中山虽然在1894年11月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才提出这一口号,但实际上自嘉(庆)道(光)以来,凡是进步的爱国思想家都具有一种强烈的振兴中华的使命感。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晚清思想家“振兴中华”的使命感缺乏认真总结。

(一)
晚清进步的爱国思想家的这种强烈的振兴中华的使命感,首先是建立在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之基础上......
近代以来中国存在着一股“全盘西化思潮”,胡适是这股思想的“始作俑者”和代表人物,这大概已成为人们的共识。80年代文化热兴起以来,学术界发表了不少批判“全盘西化思潮”的文章,这些文章的批判对象无一例外是胡适。胡适是“全盘西化论者”似乎已成为定论。但事实究竟如何,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主张
胡适出道并成名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五......
康有为以领导戊戌维新运动而著名于史册。而戊戌维新运动实在是包容甚广的一场历史运动过程,它不仅是变法改革的政治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对于康有为本人来说,它还是一次宗教运动。这样说来,康有为实身兼三任:政治改革家,思想家与宗教家。但严格说来,康有为实在够不上一个政治家。他最得力的助手梁启超就说,“先生能为大政治家与否,吾不敢知”,显然不认为他......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