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网检索
中国社会学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20824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111秒)
贺  信

尊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各位同仁:
  在中国社会学界纪念学科恢复重建四十周年系列活动刚落下帷幕之际,贵所又迎来成立四十周年暨“迈向人民的社会学一一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的使命与道路”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这是中国社会学界的盛事,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全体师生,谨向贵所致以诚挚祝贺和美好祝愿!
  作为改革开放以后最早成立的社会学研究所,贵所筚路蓝缕、......
各位学界同仁:以“美丽中国:城镇化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社会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将于7月19日-2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本届年会设立了主题为“新型城市化与地方社会发展”的分论坛。分论坛诚邀学届同仁(包括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研讨、分享高见、相互砥砺,以求共同进益。现将具体征文事宜通知如下:一、论坛名称:新型城市化与地方社会发展二、承办单位:南开大学......
郑杭生教授的逝世,是中国社会学界的重大损失!30多年来,郑杭生教授以火一般的热情与活力,积极开展理论创新、著书立说,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为中国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郑杭生教授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进行了长期而卓有成效的探索,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开拓者,在三大领域建立了富有特色的理论。第一,创造性地开拓了社会运行理论。中国社会学的......
面识郑杭生老师是在杭州。2008年9月,在西湖边上的“湖畔居”,郑老师和中央财经大学杨敏老师带领的研究团队就城市品牌及社会复合主体等工作与杭州的同志座谈调研。会议前,郑老师想在秋日西湖的背景下留影。我站在郑老师的身边,就自告奋勇拿起了相机。我是生手,拍出的照片有不少问题。郑老师一一给我指点,并鼓励我重新为他拍照。初次相识,他的和蔼可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网上惊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郑杭生先生,于11月9日晚九时左右因病逝世,享年78岁。这是我国社会学界的重大损失。在文革后期及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民大学部分院系教师合在北京师范大学上班时,我和他有些联系,他的真知灼见和治学精神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时李秀林、郑杭生是人大青年学者中的杰出代表,后来李秀林英年早逝,郑杭生则成为领跑者。郑杭生先生刚......
这几天心里搁的最多的,是郑杭生先生去世的事。明天15号,是郑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我远在温州,不能到现场,很难受,在这里写几句话,以表悼念。10日早晨,一个同事短信告诉我郑先生去世的消息,我很惊愕。因为今年上半年去看望他,他跟过去一样,很健康。到网上搜索相关消息,也没看到说是因为什么病。第二天,我请在北京的妻子代表我和我们学科的几个同事到人大吊唁,才听说......
今天上午打开办公室的新浪新闻,看到一则消息说,郑杭生教授因病不幸逝世。我的心不仅沉默、沉闷,深深地沉痛起来!在办公室上班人多,只能坚强地隐住泪水,让它流进心底!此时此刻虽然我依然不愿意相信这条消息是真实的。但我知道此时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深切地缅怀尊敬的郑教师,深深地感恩郑老师!郑老师的恩情我永生难忘!郑老师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上世纪八十年代,......
“知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这句话被写在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郑杭生的讣告上。他的学生说:“这是先生一生的写照。”今天,是郑杭生教授遗体告别的日子,在先生最为珍视的人民大学课堂,一场追思会也伴着泪水召开了。除了社会运行学派的开山之石,郑杭生的贡献还有很多,在他的学生心中,他是个亲切的先生,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一个自信达观的教育工作者。在回忆和先生......
生于杭州,得名“杭生”,郑杭生教授在人们印象中是儒雅的江南文士。年近八旬,满头黑发,他戏称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朝杖之年,他依然忙于指导博士生,写作、调研未曾间断。他情愿以满头乌丝为凭,继续他所热爱并执著一生的社会学教学与研究。“嫁”给人大,开启哲学研究历程郑杭生的小学和初中时代是在浙江余姚度过的。1944年开始,每天清晨,这个小小少年蹦跳着穿过阳明......
来人大之前我总憧憬着,有朝一日,踏入梦想的学府,拜访敬仰的大师,学习向往的理论。如今,我来人大已经两年有余,匆匆忙忙中初心早已不知遗失何处。总想着有机会一定去拜访某某老师,最后却总是俗务缠身,抛之脑后。就这样,我与一个又一个大师擦肩而过,如今也终于与郑杭生老先生擦肩。虽至人大,却终于未能见先生一面,学生实在羞谈怀念二字。唯借他人之口,聊表悼念之情。......
首页  上一页  2077 2078 2079 2080 2081 2082 2083 2084 2085 208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