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学术著作

新著 | 《张海鹏论近代中国历史》出版发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04-15 字体: 打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04-15 打印

本书汇集了张海鹏先生数十年来研究中国近代史若干重要问题的精品文章,对于推进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促进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反击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帮助高中历史教师拓展学术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全书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史实明晰、文字顺畅,绝大部分文章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学术期刊,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上发表过,稿件质量较高。

 

 

序言

 

这是一本集中论述近代中国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的个人文集。书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提出的,考虑到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也考虑到这可能是我自己编的最后一本文集,我接受了这个书名。

 

今年5月,我已满了80周岁,著作的旺盛期早已过去。今后可能有零星创作,系统从事中国近代历史的专题研究的可能性不大了。我在近代史研究所数十年,也写出一些东西,对这些成绩我并不满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为我出版一套文集,共7册,汇集了我这一辈子撰述的各种文章,我很感谢。冷静下来,总觉得我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论述的主要文章,可能掩没在7册之中。我感情上有些冲动,总想把一辈子讨论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文章编成一集,向关心我的朋友做一个总汇报。虽然以前出版过好几个集子,都是在不同时期编成的,难以实现我的愿望。

 

19648月,我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5月归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迄今已过去55年。头13年是在各种运动中,包括十年“文革”在内。从1978年起随着改革开放,我进入研究工作状态,陆续完成一批学术论文。1978-1988年,这十年时间是我从事近代史研究的黄金时间,这十年基本上是坐冷板凳。对于一个终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来说,十年是太短了。按照敝所前辈学者罗尔纲的说法,要用四十年时间读书,四十年时间写作。可惜,我在19889月起历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一晃就是16年。20047月我退出所长位置,又当了中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会长,前后又是十一年。我自认为在所长和会长这两个位置上是尽心尽责的。为此我不得不付出许多时间,留给我做学问的时间是很少的。

 

从本书收录的文章看,我在最近40年内探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文章,涉及1840-1949年各个时期。在这个探讨过程中,形成了对中国近代史的若干理论性思考。由于需要进行中日学术交流和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又形成了对海峡两岸关系和中日关系的若干宏观、微观问题的思考。我自己是从民国时期过来的人,我的学术关怀和政治关怀是一致的,那就是关心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关心近代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我更愿意研究、探讨,或者歌颂推动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人和事。在历史舞台上活动的人,也许当事者迷,不一定明白自己的活动是有利于推动历史前进,还是不利于历史前进。历史研究者通过钩稽史料,可以明白的作出判断。对于那些认定历史前进方向并为之坚韧奋斗不懈的人,是我的重点研究方向,那些人也是我人生的偶像。

 

本书分成七个专题:一、世变之亟——近代中国之沉沦,二、凤凰涅槃——近代中国的上升之路,三、复兴伟人——孙中山与毛泽东,四、掩卷长思——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论探究,五、一个中国——关于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实,六、以史为鉴——对中日关系的历史考查,七、书生议政——对若干热点问题的思考。这个专题分类题目,最初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一个新编辑提出的,我觉得很好,它反映了我一生的研究旨趣。我再加以修改提炼,形成现在的标题。

 

收集在本书中涉及近代中国历史进程和历史规律的文章,在国内近代史学界是有影响的,对推动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这些还是局限在学术范围内。有几篇文章的发表,其影响超出了学术范围。我在这里简略说一点故事。200631日发表在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上的文章《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在国内外反响极大。原来,2006111日,中国青年报冰点发表了袁伟时教授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对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进行了无情鞭挞,该文把中学历史教科书当作戕害青少年的所谓“狼奶”,“是把革命粗鄙化的流毒”,说“我们的青少年还在吃狼奶!”这篇文章还涉及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义和团历史,存在着大量的歪曲事实的解读。文章发表引发读者强烈反应。团中央要求冰点栏目“停刊整顿”。冰点主编把“停刊整顿”的消息发到互联网上,引起境外反华反共势力对所谓“新闻自由”的一片攻击。团中央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求我写文章正视听。在那种形势下,我只得接受任务。我用五天时间写出了1.5万字,征求中国青年报意见后,改成两个版本,一个原文照发团中央“血铸中华”网站,另一个压缩为1.2万字,以适合中青报读者形式,于31日发表在冰点复刊号。我的文章采取学术论文形式,主要针对原文作者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义和团的曲解,作了说理的评说。我的文章发表后,新华社用通稿形式发了详细摘要,国内报刊无转载,但网站转载甚广。当天,香港有线电视台记者对我做了采访。随后,日本共同社政治记者也对我做了采访。几乎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发了评论。台湾《海峡评论》加按语转载。台北《世界论坛报》于20068月分三次连载了经我改写的《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反侵略问题 》,所加按语写道:“……作者在酷暑之际为本报提供了这篇浓缩的历史文献,真是字字珠玑,特此郑重介绍给本报读者,并此敬谨向作者张海鹏先生致意。”台北的《远望》杂志又转载了《世界论坛报》的文章。香港有一家名为《海岸线》的杂志,在秋季号也发表了经我改写的文章《如何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 》。20063月底,我在美国胡佛研究所看档案,发现那里的人们也在谈论冰点的文章。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完全超出了学术范围,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一文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写作的,人民日报几乎发了一整版。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在《学习》活页文选转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参考资料(内部)》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与参阅》(内部)也转载了。次年,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收入《思考中国》出版,人民日报收入《人民日报理论著述年编2009》出版。同时,我还应外交部党校邀请,给在外交部党校学习的驻外使节作了报告。这些都超出了学术范围,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

 

201358日人民日报在要闻版发表了我和李国强合作的《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一些网站摘取文章最后一句话,用“琉球再议”的题目报道了那篇文章。完全出乎意料,当天,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也在当天拒绝了日本的抗议,第二天,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也就记者提问发表了评论。央视就这篇文章作了详细报道。国内外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都做了报道和评论。凤凰网还邀请我和台湾某学者作了讨论式对话。《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是一篇学术论文,完全依据史料写作,因文字过长,报纸登不下,改写成4千多字发表。一篇学术性文章,只因在人民日报发表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还有几篇文章引起大的反响,这里就不介绍了。总之,无论是在近代史学界的反响,还是引起广大社会舆论的反响,我都是作为学术性文章写作的,都是有坚强的史料依据的,都反映了我的研究旨趣和我对学术与政治的关怀。

 

我与人教社个别编辑的合作有四十年的历史。与人教社历史室有关历史教材的合作也有近30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年主持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编写工作,与人教社的联系就更密切了。因此,我想把这本小书送请人教社出版。历史编辑室李卿主任立即同意,不久,她通知我社里的选题会也顺利通过了。人生暮年,这是我感到愉快的一件事。

 

趁着这本小书的出版,我说一些相关或者不相关的话,让读者了解一些背景。是为序。

 

张海鹏

2019925

于北京东厂胡同一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