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学术著作

新书 | 王萌《谋心:日本在中国沦陷区的“宣抚工作”(1937—1945)》

发布时间:2021-11-23 字体: 打印
发布时间:2021-11-23 打印

 

 

内容简介

在抗日战争期间,“宣抚工作”成为日本军政当局对沦陷区民众采取的“居高临下”的统治策略。“宣抚工作”,顾名思义,是将“宣传”与“安抚”结合的一种谋略性活动。“宣抚”的对象则是日军占领区内的民众。“宣抚工作”的目的,是获取日军占领地区的民心,在当地建立日本主导、傀儡政权协从的殖民统治体系。本书通过对大量公私文献的解读,为读者呈现全面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沦陷区“宣抚工作”的实相,并深刻剖析这一工作的侵略本质。

 

作者王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日本在华北沦陷区的“宣抚工作”

一 华北“宣抚班”的扩张轨迹与组织结构变化

二 “宣抚工作”的内容与性质

三 “宣抚员”群体的形成与更替

四 日军眼中“宣抚工作”的成效与困局

 

 

 

 

第二章 日本在华中沦陷区的“宣抚工作”(一)

——以南京地区为考察对象

一 南京“宣抚工作”的启动

二 南京“宣抚班”的各种“宣抚”活动

三 日本医界对“宣抚工作”的参与

四 日本人所见“宣抚工作”之成效

 

 

 

 

第三章 日本在华中沦陷区的“宣抚工作”(二)

——以杭州地区为考察对象

一 沦陷前后的杭州与“宣抚工作”的启动

二杭州社会秩序的初步恢复

三 杭州“宣抚工作”的困境

 

 

 

 

第四章 日本在华南沦陷区的“宣抚工作”

——以三灶岛为对象的考察

一 日军的暴行与岛民的反抗

二 “宣抚”:另一种统治策略

三 对日军“宣抚”心理的解读

 

 

 

 

第五章 从“江南”到“淮北”:“宣抚员”熊谷康的工作经历与战地体验

一 华中“宣抚员”群体与熊谷康其人

二 “江南”嘉定:第一段“宣抚”经历

三 “淮北”蚌埠:第二段“宣抚”经历

四 对江南与淮北社会的观感

 

 

 

 

第六章 渊上辰雄与晋南“宣抚工作”

——基于渊上《派遣日记》的考察

一 山西“宣抚工作”的启动

二 渊上辰雄在晋南的“宣抚工作”

三渊上对晋南战地的观感

四 渊上对“宣抚工作”的体认

 

 

 

 

第七章 “宣抚员”在沦陷区的“宣抚”经历与观感

——以冈本勇平等人私记为考察对象

一 冈本勇平在山东

二 岛崎曙海在河北

三 小岛利八郎在“中间地带”

四 关田生吉在湖北

 

 

 

 

第八章 战时同仁会在中国沦陷区的卫生活动

一 执行“卫生工作”的主角——同仁会

二 日军特务机关控制下的诊疗班医疗“宣抚”活动

三 与日军细菌部队相配合的防疫业务

四 “大陆医学”名义下的调查研究

 

 

 

 

第九章 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地的“征发”

一 近代日本对“征发”的法理认识

二 日本构建的战地“征发”模式

三 战地“征发”的实相

四 士兵“征发”的心理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思路与框架

本书希望通过对大量公私文献的解读,为读者呈现全面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沦陷区宣抚工作的实相,并深刻剖析其侵略本质。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书在研究视角上,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希望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叶”。一方面,我们需宏观把握宣抚工作的来龙去脉、性质、影响,探讨其对于日本侵略国策的价值与意义,及其在中国沦陷区陷入困局、最终失败的深层原因;另一方面,因中国沦陷区各地人文地理风貌存在较大差异,侵华日军及傀儡政权对各地的控制力度亦有强弱之分,宣抚员职业出身与人生经历的差异,对其所从事的宣抚工作也不可避免产生影响,故而我们需按区域与个人,通过对一些个案的细致考察,更准确地了解这一工作在沦陷区基层开展的面相。

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本书拟以三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考察日本军政当局对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宣抚工作的实际情况。具体可分为四章。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日本军政当局向华北沦陷区派出首批宣抚班,至1940年2月华北宣抚班解散。日本对华北沦陷区的宣抚工作自启动至终结的历史过程,可谓日本对中国沦陷区宣抚工作的缩影。第一章通过考察华北宣抚班的扩张轨迹与组织结构的变化、宣抚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旧新宣抚员群体的组成与更替、侵华日军眼中宣抚工作的成效与阻力等问题,希望对华北宣抚工作有一较总体、全面、系统的认识。

第二章对日本对华中沦陷区宣抚工作的个案——南京的宣抚工作展开考察。全面侵华时期,在日本对华中沦陷区各地开展的宣抚工作中,南京宣抚工作是比较特殊的一环。日本军政当局对当地的宣抚工作不仅具有“中日亲善”的示范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图抹除中国民众的创伤记忆,掩饰日军犯下的暴行。笔者希望通过对南京宣抚工作的考察,揭示作为战争加害者的日本,是如何利用各种手段试图修改并抹去中国民众的创伤记忆,从而为其侵略谋求合理性的。

第三章对日本在华中沦陷区内宣抚工作的另一种模式——杭州宣抚工作进行考察。杭州作为浙省首府、江南名城,在全面抗战初期并未如南京等地般遭受严重兵燹,沦陷时期的杭州既是日军牢牢控制下的“警备区”,又处于日伪与国共军事对峙的前线,民间抗日力量始终活跃。对于杭州特务机关对当地的宣抚工作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观察沦陷后杭州社会秩序的重建过程,也有助于了解当地民众对于宣抚工作的应对与抗争情况。

在第四章中,笔者利用日本海军编写的《三灶岛特报》等档案,以三灶岛为个案,探讨日本对华南沦陷区,尤其是以往学界鲜有关注的岛屿宣抚工作的开展情况。1938年2月日本海军第二次占领三灶岛后,开始在当地兴建军用机场及各种附属设施;面对岛民的激烈反抗,日军在对之残酷“扫荡”的同时,亦施行以宣抚工作为手段的殖民统治。日本在三灶岛的宣抚工作,虽然规模较小、形式较单一,然而其所体现的区域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宣抚员处于侵华日军与沦陷区民众之间,是一个有别于职业军人的特殊群体。在第二部分,笔者依托宣抚员私记,以六位宣抚员为对象,考察这一群体在战时环境下的宣抚生活及精神世界。具体分为三章。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满铁职员熊谷康曾在嘉定与蚌埠两地从事宣抚工作,见证了战争对于两地社会的冲击。第五章利用熊谷的私记及相关史料,捕捉他对日本侵华国策的实践与认知,剖析日伪统治下“江南”与“淮北”两个区域社会的复杂面相。

宣抚员渊上辰雄留存的战时日记,翔实记录了其在晋南沦陷区从事宣抚工作的经历及心理活动。在第六章中,笔者希望通过对渊上辰雄《派遣日记》的解读,了解日本对晋南沦陷区宣抚工作所及的张力与所受的阻力,从中一窥晋南沦陷区内日伪势力与国共抗日力量博弈斗争的情况。

第七章对四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冈本勇平、岛崎曙海、小岛利八郎、关田生吉的宣抚经历与观感加以考察,剖析战时环境下宣抚工作在沦陷区基层的运作情况及宣抚员的精神世界。

第三部分对一些与宣抚工作相关的问题进行考察。具体分为两章。

第八章考察全面抗战时期同仁会的活动轨迹。宣抚工作的主要实施组织是宣抚班,但不限于宣抚班。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一个从事医疗宣抚工作的庞大组织——同仁会浮出水面。同仁会是个怎样的医疗组织?它在日本对中国沦陷区的卫生工作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同仁会在华卫生机构又与日本军政当局存在怎样的联系?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或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医疗宣抚工作的真相与本质。

在全面侵华战争时期,日军高层对于士兵在中国战地的肆意“征发”有所警惕,将之视为宣抚工作之“敌”。诸多宣抚员在私记中,都指出日军战争犯罪行为对于宣抚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其中“征发”问题尤为严重。何谓“征发”?日本士兵在中国战地是如何“征发”的?其背后又存在怎样的心理结构?第九章考察日本士兵在中国战地的“征发”现象、近代日本对“征发”的法理认识及其所构建的“征发”模式,剖析这一中国“内政性”词语运用于军国话语体系的深层原因。

最后,笔者将六份华北日军关于宣抚工作的文件译成中文,作为附录。这些文件真实地揭露了日本对中国沦陷区内民众进行宣抚工作的诸多内幕,以及日本军政当局为宣传战、思想战所进行的精心调查与准备。对于这些核心史料的解读,有助于了解日本在中国沦陷区的宣抚工作的本质。

需说明的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伪满开展的宣抚工作也是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沦陷区宣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日本对伪满宣抚工作已多为学界所关注,相应成果亦颇为丰富。鉴于此,我们将这些成果积极吸收于本书之中,而不单独列章。

此外,本书中所指的“宣抚员”,即宣抚班成员。因当时语境,一些文献称之为“宣抚班员”或“宣抚官”、“宣抚工作者”等,本书除必要的史料引用外,统一称之为“宣抚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