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一般文章

何虎生:在开辟新路中锤炼井冈山精神

作者:何虎生 来源:《历史评论》 发布时间:2021-09-14 字体: 打印
作者:何虎生 来源:《历史评论》
发布时间:2021-09-14 打印

“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井冈山的曲曲山路、青青翠竹,总是给人们带来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深深思考。1927年,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转战井冈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路,凝结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伟大井冈山精神。一条道路,一种精神,二者互为表里、相映成辉,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的进程,深刻启发了中国共产党人后来的不懈探索和奋斗!

坚定信念 艰苦奋斗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榛莽中开辟新的革命道路,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思想上的引领和精神上的支撑。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相继制造了一系列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事件,中国革命陷入低谷。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或从此消沉,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8月7日,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提出整顿队伍、纠正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伴随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的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白色恐怖中点燃“星星之火”,在理想信念的引领下迈出中国革命向前发展的坚定步伐。由于进攻大城市频频受挫,该年9月,毛泽东在文家市前委会上提出“退往湘南”的建议,决定把起义部队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有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就能逢山开路,就能在困境中开基创业。从四次战胜滇军军阀朱培德为主的“进剿”,到从容应对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的“会剿”,从边界被敌军占领一个多月的“三月失败”,到着力扭转受“左”倾盲动主义影响的“八月失败”,正是理想信念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次挫折中奋起。而面对“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与迷惑,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宏文,不仅明确擘画了中国革命之路该如何走,而且在真理的旗帜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

真正的革命者从不畏惧任何困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经济社会条件本就薄弱。国民党反动派针对根据地的现实困境,采取严密而残酷的经济封锁,切断井冈山对外的一切经济来源和贸易联系,意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在山上。但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敢于克服一切困难、敢于战胜一切强敌,“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先后创办起军械厂、被服厂、印刷厂等生产建设工厂,保证“边界红旗始终不倒”,开辟并巩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为处于低谷的中国革命保留并发展了有生力量,探索并形成了一条新的中国革命道路。可以想象,没有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就不可能这样从血泊中爬起来继续战斗,在四面合围中开创新路,在艰难困苦中不懈奋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源自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所体现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基因,愈是艰难,它愈加彰著,愈显伟大。

实事求是 敢闯新路

 

 

 

 

 

城市暴动的路子接连失败,风雨如磐,路在何方?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成功实践,大胆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发展新生的红色政权、巩固革命的主要阵地,是新型革命道路的基点,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持续下去并取得胜利的保障。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军事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入手,不仅成立了各级工农兵政府,实行广泛的政治民主,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商业和财政金融,而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推进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确保“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这些实践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方法准则,在党政关系、党群关系、民主集中、经济生产、思想建设等方面为后来的根据地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立足中国实际推进革命事业,还需要建设一支无产阶级军队,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必须是武装的”。1927年9月底至10月初,毛泽东领导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实行官兵平等,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成为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连续“进剿”,毛泽东、朱德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概括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对红军游击战争起了有效指导作用。在这一军事原则指导下,红四军先后打破国民党军第二、三、四次“进剿”,粉碎敌军第一、二次“会剿”,收复了边界大部分地区,使根据地日益扩大并巩固。11月,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召开扩大会议,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推动军队建设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既是从革命实际出发所形成的原则,也是革命根据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在井冈山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湘赣边界党在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中提出了“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政策,随后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使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进入了制度化轨道,逐步形成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使得广大的贫苦农民从沉重的封建枷锁中解放出来,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状况,开辟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上井冈”的决定,表面上是退却,实质上是一个伟大的进步,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就不能闯出一条新路,崇高的理想就不能变为一步步向前的现实运动,就不能团结和带领千千万万的人们为光明前景而不懈奋斗。

依靠群众 勇于胜利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性,将团结一切革命力量作为根据地斗争的重要法宝,对敌人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从而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作为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人民群众视为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进入井冈山后,毛泽东高度重视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农民武装及其在当地的群众基础,带头做了大量诚恳的说服和争取工作,于时机成熟时将其部队改编入工农革命军。这次改编让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山野绿林”的主要成分是失工、失地的无产者与被剥削压迫的受害者,是中国共产党人可以团结与争取的革命力量,有利于党获得更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根据地建设军队,仅仅依靠绿林武装是不够的,而应最大限度地吸收当地群众来对军队予以补充。红军是以农民为主体组织起来的,红军中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克服党内和军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成为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农村环境中发展壮大指明了根本所在,对农村根据地建设影响深远,是“思想建党”的前身。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将“做群众工作”与“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并列为红军的三大任务,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激发群众支持革命、参加革命、反对反革命的热情和行动。毛泽东强调部队必须做好群众工作,处理好军民关系。1928年4月,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包括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进而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些规定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对于加强人民军队建设、正确处理军民关系发挥了重大作用。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以少胜多的黄洋界保卫战、永新困敌,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自发支援、掩护与配合。正是因为有了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所组成“真正的铜墙铁壁”,党和红军才能一次又一次创造以弱胜强的奇迹,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困境下渡过难关。

有底气方能有勇气。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发展为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奠立了取得胜利的力量之基,也锤炼了勇于胜利的精神气概。可以想象,没有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就没有井冈山的事业,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活力源泉。

在井冈山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开辟新的革命道路,凝聚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其意义正如恩格斯曾指出的,“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来源:《历史评论》2021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