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一般文章

张太原:在学习历史中更好走向未来

作者:张太原 来源:《红旗文稿》 发布时间:2021-10-19 字体: 打印
作者:张太原 来源:《红旗文稿》
发布时间:2021-10-19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重视历史学习和历史教育,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是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优良传统,也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够跨越式前进的重要支撑。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古文字学家高亨曾作词称赞毛泽东:“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古今自明于掌上,天地了然在胸中,这样一种宏阔的战略思维,与毛泽东一贯重视历史、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是分不开的。那么,怎样读历史呢?一部二十四史,都不知从何说起;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更是千头万绪。打开历史的智慧之门,显然需要一把钥匙。对此,青年毛泽东孜孜以求,最终找到了对历史“正确阐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不但用这种新的“宇宙观”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而且还用它指导现实的政治活动。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不断地结合中国自身的历史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正确的历史解释”不断出现新的生机。

毛泽东大力提倡有条件的共产党人都要把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研究民族历史结合起来,“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深刻地理解理论需要深刻地了解历史。延安整风时,毛泽东认为,党内教条主义之所以成风,原因就在于不了解中国自身的历史,“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他为救治教条主义开出的药方即是学习和研究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1941年,中央作出决定,“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习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回溯到历史现场中学习理论是共产党人培养战略思维的重要方式。

在毛泽东看来,“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那么,怎样才能把党的历史搞清楚呢?首先是要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研究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其次是要用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即“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己方和彼方。辛亥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大革命、内战、抗战,这是“古今”。中国的共产党、国民党,农民、地主,工人、资本家和世界上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等等,这就是“中外”。这样研究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即使在今天的专业历史研究领域也不过时。比如改革开放以后近代史领域被众多学者推崇的“前后左右”法、“语境与文本”等,与这种“古今中外法”是非常一致的。而毛泽东研究历史强调“整个”、“全部”、重点、普遍联系等,都是对理论思维的一种滋养。可以说,历史思维是理论思维的基础,没有历史思维就不会有理论思维。

毛泽东曾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特别善于站在全党的立场上总结革命的经验与教训。毛泽东还把总结经验作为一种工作方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掌握。1952年,他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级党委领导,“不但要交任务、交政策,而且要交经验”。要求下级向上级交经验,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独特领导方法。在毛泽东看来,无论什么工作,要做好,都必须总结经验。不但总结自己的经验,而且要总结别人的经验,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同时,还要总结群众生产的工作的各种经验。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达到自由王国,这是一条认识升华之路,也是通向实践成功之路。

善于总结经验是政治家获得成功的必须具备的政治智慧。如果说,毛泽东靠总结经验开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那么邓小平则是靠总结经验开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把了解和懂得历史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明确指出“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反复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全党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整套方针政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为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历史过程中的曲折性有时是难以避免的。中国共产党的高明之处在于,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历经怎样的曲折,最终都能从曲折中走出来,踏上光明之途。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纵览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由此,我们就能更深刻体会到,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的牺牲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斗争。

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同样要总结历史上的相关经验。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同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学习交流的传统。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唐代玄奘西行取经,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正是从整个世界史的视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其所隐含的意思是,世界已非百年之前的世界,中国也已非百年之前的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曾沉痛地说:“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这实际上隐含着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警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之所以备受列强侵凌,最主要的不在于“战”或“和”、“硬”或“软”,而在于我们的“落后”。落后就难免挨打,由此出发去看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仍是非常适用的。目前的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但发展得还很不够。由此,就会明白为什么说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彻底解决受制于人的问题,还要靠发展,而这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认清了这些历史经验,处理中国面临的外部问题,就会有战略定力和毅力。

总结历史经验,需要理论的指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的,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不能仅仅罗列材料,专注于细枝末节,而是要抓住根本和关键,着眼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从实际出发,根据历史或事情发展的本来逻辑,加以总结。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毛泽东提出,“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研究问题应该从历史的分析开始”。在他看来,历史是领导者必备的知识。所以,他一再号召党员干部学习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领导干部学习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专门做了题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指出:“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历史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历史。在新时代,更好地运用历史使其经世致用,最重要的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充分吸收历史中好的、精华的东西。这其中包括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比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也包括丰富的吏治经验和治国理政的智慧。同时,对历史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注意剔除封建糟粕。在国学日益盛行的今天,这样一种提醒和警示是非常有必要的。更好地对待和运用历史,不能一味地赞扬或否定,而是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在学习历史中更好走向未来。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历史对共产党人的重要性。他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中蕴含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尤其要读“四史”。通过学习“四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通过学习“四史”,可以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需要指出的是,读点历史,特别是读“四史”,要读史学工作者撰写的严肃的历史著述,不能只看一些野史和演义之类的史书。学习历史,既要有宏观的视野,又要有贯通的眼光,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大历史观”。学习和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的真实记录,才能形成真正的历史思维。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以后,就要善于用大历史的眼光看待和处理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从对历史负责的角度来衡量、规范共产党人的所作所为。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党员干部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学习历史,特别是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自然会增加共产党人的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善于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那么,中国共产党要在未来奋斗中继续成功,同样要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从而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作者张太原,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文章来源:《红旗文稿》2021年第19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