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

杨俊: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

作者:杨俊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7 字体: 打印
作者:杨俊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7 打印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全部史实的记载。百年党史,记录了我们党的伟大奋斗历程,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揭示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规律,昭示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习近平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现实要求,以“数千年大历史观”的深邃眼光和“人类文明史”的广阔视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共党史中的重大理论问题、重要历史事件、党的领袖人物、党史教育的内容及其意义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结论、新论断、新表述、新评价。这些新的思想观点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崇高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为新时代学习、研究、宣传中共党史迈上新台阶、开辟新境界、取得新成果提供了科学指南。

一、在深刻把握党的历史发展基本脉络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党的历史就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的重大命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过,“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科学思想指南和根本宗旨要求的先进政治组织,本来就是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而成立的“主义的结合”。换言之,中国共产党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本来就是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和历史使命而成立的。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首先就要弄明白为何而立、因何而兴这个大本大源问题。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问题,诸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党、她的宗旨和奋斗目标是什么、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等,都与这个首要问题有关。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是从时代主题这样一个大历史角度论述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伟大文明之一,也是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光辉灿烂文明的长期积累、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内心强烈的民族和文化的自豪感、责任心。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本国落后的封建统治下,中华民族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中国人民陷入苦难深重的境地。在这一极为严峻的总体性危机面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说来,就需要一个如共产党这样的革命党。如果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革命党,人民要想推翻敌人的压迫,简直是不可能的。”五四运动之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新兴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因为“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应该是也必然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这一初心和使命,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自觉责任,表明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紧紧抓住了时代主题和民心所向,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具有其他任何政党所不具备的先进性,预示着中国共产党“作始也简,将毕也钜”的历史命运。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投身于实现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实践。此后,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携手与广大中国人民一道历经千难万险。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地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精神感动了人民,从而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获得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根据习近平这一深刻阐述,中共党史的逻辑起点就在于党成立之初通过深刻把握时代要求、历史意志而确立的初心和使命。全部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接续回答时代之问,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过程。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习近平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全党不要忘记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要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

二、在科学认识党的历史主题主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党的历史归结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接力奋斗的完整事业

 

 

 

 

历史是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连续性的变化。党的历史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研究党史必须坚持唯物史观,从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和各种相互作用中寻找出主要的历史线索,尤其是那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本质性的联系。列宁曾经指出:“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要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就必须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线,“确定其主线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虽然这条主线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的面貌和表现的特点有所不同,但这条主线是一以贯之的。历史主线是个纲,它的确定影响到我们对各个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全貌的认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和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这集中反映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围绕这一主题和主线,党进行不懈奋斗、理论探索、自身建设的光辉历史,集中体现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运用历史思维,在科学把握党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基本认识基础上,进一步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概括整个中共党史的主轴和特质。首先,习近平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180多年斗争史中去认识党的历史实践的根本目标。5000年文明史塑造了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整体心理,而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共党史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奋斗史的赓续,也是其中最为辉煌的历史。对这一部历史的主线,习近平曾经有过一个生动的说明:“伫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一组浮雕,表现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的全景图。我们一方面缅怀先烈,一方面沿着先烈的足迹向前走。我们提出中国梦,它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次,习近平指出,整部中共党史“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也就是说,党的100年奋斗历史,本质上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再次,尽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斗争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都是中国人民探索强国富民路径、追求民族复兴梦想的历史,但是历史已经证明,近代中国的其他政治力量选择的社会发展道路都走不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接力奋斗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才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就生动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深刻历史规律,也生动证明,中国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确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我们可以把党史理解为有起点、有方向、有起伏且不断进步的历史:实践出发点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奋斗方向是朝着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共产主义是要最终实现的远大理想。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到“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的伟大历史转变。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概括整个中共党史的主轴,回答党史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做了哪些大事,是如何影响中国发展前途和世界历史进程的,今天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是什么关系,这些关系在历史上是如何发生、如何形成的,如何看待党的历史中的曲折和失误,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带到哪里去,要把中国引向何方,等等,就有了更加深刻、更为清晰的答案。

三、科学阐明新中国历史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探索史,是一部准备、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史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根本目标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1949年,毛泽东在西柏坡曾经把这两个过程形象地比喻为“铲地基”和“起房子”。他说:“中共二十八年,再加两年,完成全国革命任务,就是铲地基,花了三十年,但是起房子,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工夫。”新中国成立以后,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开始了“起房子”的历史。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的奋斗历史,把握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这样一种道路:“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然而,在中国这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是从马克思主义书本里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困难而特殊的任务,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取得了很多根本性的成就,形成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但也发生过一些严重的曲折和失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实现了党和国家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新中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习近平着重强调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找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由于我们党正在从事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因此,整个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可以分为“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两个历史时期,即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习近平将这两个历史时期放到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并且终于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中去全面认识和系统把握。通过分析改革开放前一时期为改革开放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哪些前提、基础和准备,改革开放时期扬弃或拨正了前一个时期哪些内容、增添和创新了哪些内容等,形成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科学认识。习近平深刻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这两个历史时期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具有深刻的内在统一性,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其内在原因如下。第一,改革开放前后具有共同的理论指导、政治根基和根本制度,特别是最本质的特征都是党的领导。第二,新中国70多年历史的奋斗与探索,就是围绕着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如何认识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而展开,“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第三,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继承、发展和汲取改革开放前所创造的制度基础、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并进行了革命性的时代创新。第四,“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点还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此同时,这一社会主义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入世界500年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加以认识,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根本原则和人类文明意义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由野蛮走向文明,由低级文明走向高级文明的发展史。对更高物质水平和更公平正义的社会的向往,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发展进步的文明成果,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和超越。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外经典著作和学术界有颇多研究,一般表述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列宁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改革开放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在上述五个历史时期的基础上,把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时期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第一阶段,把从1516年莫尔(St. Thomas More)发表《乌托邦》、提出社会主义理想到现在差不多500年时间划分为六个时间段。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六个时间段的重要论述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把社会主义历史系统地表述为从空想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500年完整历史。第一,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外国到中国的历史发展逻辑,向我们展现了整个世界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增强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第二,这一论述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纳入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历程当中来考察,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50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发展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今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第三,社会主义是人类对理想社会与文明进步不懈追求的结果。将社会主义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凸显社会主义是世界文明发展大道上的必然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500年来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先进思想一脉相承的文明融合之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将对世界文明进步和人类探索理想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第四,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统一起来,将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的理解,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上。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告,科学社会主义方兴未艾,正焕发出蓬勃生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前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愿景必将以特殊而重大的成功示范效应,更加坚定世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心。

五、对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进行了新的系统阐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价值和伟大力量

 

 

 

 

任何一项事业成功的背后,都有一种无形的、支撑这一事业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众多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领导力量,同领导人民奋斗过程中所凝聚的伟大精神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也是人类历史上极其宏伟而又空前艰巨的事业。“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形成了诸如“革命理想高于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忠诚”“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等革命精神,以及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自力更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崇高的道德风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这些革命精神和道德风尚与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相结合,创造性地阐释了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过程中所凝聚的一系列伟大精神,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抗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这一系列精神薪火相传,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成为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人们认识历史,归根结底,为的是认识人自身。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奋斗进程中形成的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他用“红色基因”来形容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优秀精神特质在党的生命中的地位。“基因”是生命科学的术语,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蕴含着我们党的性质、信仰、宗旨和追求,是我们党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秘密武器和强大法宝。习近平经常用“重要保障”“不竭源泉”等词汇来形容我们党的精神力量,强调党的优良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他反复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他高度重视发挥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导向、激励、约束功能和道德滋养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逐步形成共同的政治认识、政治信念、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念。他说:“对我们来讲,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习近平对党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全党上下团结统一、始终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不断走向胜利背后深层次的文化要素,给我们提供了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素质品格、培养浩然正气的重要路径。

六、着眼于加强党的领导,对党的建设历史进行了科学总结,逐步形成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关键词的党的建设新思路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习近平强调:“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的时候,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

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在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于党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和目标,在于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习近平强调:“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那么,如何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习近平强调要学习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他说这些光荣传统“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一个以“政治”为关键词的党建理论体系,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党的政治建设是党为了坚持和加强领导地位,在党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执政基础方面的建设,其本质是不断向着共同的信仰信念、旗帜道路、集中统一和赢得民心的方向努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我们党是一个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具有极强的整体战斗力的政治组织,这对每个党员提出了特殊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习近平强调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三是高度重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战略地位。他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四是提出党的建设最深厚的基础在于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既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党性、觉悟、作风的综合体现。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举措是从制度环境和价值引导两个基本方面入手。五是强调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引导党员逐步形成共同的政治认识、政治信念、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念,为党的政治生态建设提供深沉持久的熏陶和滋养。六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强调要更加重视靠制度管党、治党,强调必须把制度建设的要求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向制度建设要长效”。

七、对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进行了新概括,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党史界一般表述为领导进行了“两次伟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进一步用“三个深刻改变”“三个伟大飞跃”“三个蓬勃生机”和“两个伟大奇迹”等表述,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贡献作出了新的阐发。“三个深刻改变”是指“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三个深刻改变”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领导核心的历史必然性。“三个伟大飞跃”是指“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三个伟大飞跃”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以民族复兴为奋斗目标,为民族复兴作出伟大历史贡献的党。“三个蓬勃生机”是指“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三个蓬勃生机”赋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以崇高的历史地位。“两大奇迹”是指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两大奇迹”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历史是人类实践的忠实记录。习近平通过对党史特别是新中国史发展脉络全面细致的梳理,进一步提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党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史最新最深刻的总结。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学习党的历史,关键在于领悟党史所蕴藏的深刻规律,为现实提供方向指导,识大势、谋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我们以更高的历史自觉,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杨俊,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

 

 

(文章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5期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