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国情调研

“寻访近代史所的足迹”国情考察报告

作者:调研组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5-28 字体: 打印
作者:调研组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5-28 打印

2009年度“寻访近代史所的足迹”国情考察报告

近代史研究所

 

    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近代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缅怀本所前辈学者筚路蓝缕开创中国近代史学科、在艰苦的环境下勤谨治学的精神,并继承和发扬这种可宝贵的精神,2009年6月25日,近代史研究所国情考察组一行60人在所长步平、副所长王建朗率领下,治着近代史研究所的前身-北方大学历史研究室、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的发展足迹,进行为期4天的国情考察。通过此次考查寻访前人开创的事业,近代史所的同仁坚定了追求学术的决心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兹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背景概述

    首先追溯一下近代史研究所的渊源。1938年5月5日成立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1941年9月更名为中央研究院中国历史研究室。1945年11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戎子和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创办北方大学,培养急需的建设人才。校址定在文化一向比较发达的河北省邢台县,借用西关外中华基督教会及附属福音医院旧址作校舍(现邢台市新西街东口,邢台地委、邢台军分区院内)和市西郊“新兵营”(现邢台市一中、邢台地区药厂、邢台地区蚕种场、邢台地区气象局一带)。5月21日正式开学。经中共中央推荐,边区政府任命范文澜为北方大学校长。北方大学的历史研究与教学始于1946年初,时有历史教员3人,且成立了历史小组。1946年7月,老师教员增至5人。在范文澜指导下成立历史研究小组,以编辑教材为主要任务。1947年初,范文澜接到中宣部一个电报,要他聚集人才,继续研究历史。是年8月,北方大学成立历史研究室,范文澜兼研究室主任,刘大年任副主任,历史学家荣孟源等转到历史研究室工作。这年秋天到第二年春天,叶丁易、王冶秋、尚钺等先后从蒋管区来到北方大学,历史研究室一时人材称盛。其主要任务是在范文澜的领导下,修订《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通史简编》。

    1948年春夏,中共中央决定将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组成华北大学,吴玉章任校长,范文澜、成仿吾任副校长,校址设正定。8月24日,华北大学正式成立,下设四部:一部短训部,二部师范部,三部文艺部,四部研究部。范文澜兼任研究部主任,研究部下设法学、经济、语言、历史4个研究室。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与北方大学历史研究室一脉相承,范文澜任历史研究室主任,刘大年任副主任。研究人员结构亦基本延续下来,并有所加增。其主要课题包括:几个青年帮助范文澜修订与续写《中国通史简编》;范老带头、刘大年实际领导《中国近代史》的编写、修订,并于1949年由华北大学出版了修订后的版本;此外,历史研究室还承担了中宣部为迎接全国解放组织编写历史课本的工作。1949年3月,华北大学迁入北平,是为中国人民大学之前身。4月,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由正定迁来北平东厂胡同一号,对外称华大历史所,1950年5月归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二、考察行程

    考察出发之前,我们先联系了邢台地区方志办公室、邢台地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以及正定县政协文史委员会、正定县档案馆、正定县地方志办公室、正定县党史办公室、正定县文物保管所等单位。经过前期调查咨询,明确了北方大学、华北大学遗址的具体位置。邢台方志办、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均派有专人与我们联络,为我们向导。

    为便利起见,我们将行程安排调整为先参观正定华北大学遗址,再参观邢台北方大学遗址。2009年6月25日,考察组一行来到华北大学校部遗址。如今的256医院内的一座建于1858年的天主教堂即为当年校部的标志性建筑,刘少奇曾在此讲课,校长吴玉章的60寿辰也曾在此举办,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前来祝寿。教堂的东北角有一座古式的二层小楼叫栖贤楼,吴玉章、丁玲曾在此居住。而华大历史研究室遗址即为王士珍故居,现划归正定县文物保管所管理。

    到达正定后,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派专人带领我们至256医院,找到医院政委,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并请求进入天主教堂、栖贤楼内部拍摄。天主教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且保存相当完好,经过整修翻新,现为256医院之大会堂,可容纳千余人。栖贤楼仍保持原貌,现为医院院长、政委等领导之办公楼。

    随后,调研组一行来到华大历史研究室遗址-王士珍故居及家祠。王士珍旧居始建于1905年,1920年竣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城内中山西路路北。它是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王士珍的家宅。整座家宅坐北向南,原分东、中、西三路,总占地面积为10102平方米。整体布局北宽南窄,近似凸字形。因时代变迁,家宅北面已有名为“金太阳公寓”的大楼拨地而起,东西两路已改建,现仅存中路。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成员当年就在此从事研究工作,范文澜曾在此住过一段时间,修订《中国近代史》。历史研究室工作条件相当艰苦。范老一家三口住一间房,既是寝室,又是书房、客厅、餐厅兼厨房。一个大炕,前面靠窗处用几块木板支了一个大案子,是书桌、也是餐桌。案上有一盏小油灯,点的是篦麻油、小麻油或煤油,不管哪种油都是黑烟弥漫,火光如豆。范老就是在这盏油灯下,夜以继日不停地伏案工作。

    解放后,正定县委机关、公检法机关曾先后入驻,现已迁出。此中路四合院外观保存基本完整,但内部已拆得面目全非,观之令人心痛。

    6月26日,考察组一行来到邢台原北方大学遗址。因城市建设,原遗址的大部分都已建起高楼,只有位于邢台地委北院的教会及福音医院遗址还大体保持原貌。西式的建筑,简单的窗子,还有几十年不变形的木地板。徘徊其中似乎依稀可见范文澜桌上的台灯,可闻听到学者的激辩之声。在简陋的小房间里,近代史所的前辈们讨论学术,交流思想,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三、感想与建议

    通过此次实地寻访近代史所早年走过的足迹,我们对于近代史所前辈学者历经的艰辛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图书资料非常匮乏,工作环境也不安定。一遇战事,科研教学人员就得避离,名曰“逃情况”。在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前辈学者却能潜心于学术工作。在调研中,全所同志被前辈学者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执着的学术精神深深感染。对照自己现在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不由心生惭愧。

    通过此次国情调研,同志们深刻感受到近代史所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和成长起来的,马列主义是我们进行近代史研究工作的思想指导,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开拓进取、引领学术风气之先是我们研究所成长的动力。我们相信有了党的领导,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继承前辈学者治学精神的近代史所,一定可以继往开来,将本所建设成为一个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研究机构。

    从此次国情调研的情况来看,地方史志部门对于北方大学、华北大学的革命历史不够重视。方志办、党史办甚少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邢台的史志部门需要临时多方打听老人才能确定北方大学遗址;而《正定县志》中对华北大学竟无只言片语的记载。实际上,邢台、正定当年以全部力量,为北方大学、华北大学的创办与发展提供后勤保障与支持,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抒写了辉煌的一页,其功不可没。对于北方大学在邢台、华北大学在正定这段光荣历史,邢台、正定县史志部门有责任将之整理出来,作为现代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此外,遗址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也难辞其咎。我们在调查、拍摄时,即有一大妈愤愤然指出,将王士珍故居拆毁大兴土木是愚不可及的行为。做为文物保管部门,如此急功近利竭泽而渔,非但不智,亦且失职。据了解,此前亦有群众对此破坏文物行为强烈抗议,极力呼吁,并有媒体曝光,终归无济于事。对这些地方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有待加强规范与监管。

    最后提出一点建议:正定县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可能是导致管理部门轻忽这些遗址、故居的要因。但是应该看到,正定县的景点如隆兴寺,赵子龙故居等,均为古代旅游资源,而近现代旅游资源却付诸阙如。正定县在近现代史上也曾居于相当重要之位置,如果加以挖掘开发,当可极大丰富正定的近现代旅游资源,对于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亦大有裨益。因此,正定县旅游及文物管理部门应该携手行动,将王士珍故居、华北大学遗址等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并搜罗整理相关资料,开办展览,使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在创造经济收益的同时,亦可丰富近现代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可谓一举而多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