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近代百科

1841——1850大事记

作者: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09-22 字体: 打印
作者: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09-22 打印

1841年

  1月7日 英国侵略者义律制造借口令英军向沙角、大角炮台发动进攻,守将(土家族)陈连升父子战死,沙角炮台、大角炮台失陷。琦善向义律乞和。

  1月25日 清廷钦差大臣琦善在英军武力要挟下,擅自与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军代表义律议定《穿鼻草约》。其主要内容为: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英军撤出沙角、大角炮台,归还定海等。琦善蒙哄清政府,诡称赔款为“商欠”,割香港只是允许英在外洋一小岛寄居。广东巡抚怡良以义律在香港发出的布告为证,揭发琦善的卖国行为,清政府不承认此约,并将琦善撤职,逮回京师查问。

  1月26日 英国军队强占香港。从此,香港成为英国侵略中国和远东的重要基地。

  1月27日 道光皇帝下诏对英宣战,命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征调各省军队开往广州。后奕山战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军求和,订立了丧权辱国的《广州和约》。

  1月27日 道光皇帝下诏对英宣战,命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征调各省军队开往广州。后奕山战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军求和,订立了丧权辱国的《广州和约》。

  4月3日 英国政府将查理?义律撤职,委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增派援军1万余人,共有兵船25艘、武装汽船14艘、大炮700余门,扩大侵华战争。

  4月30日 英国政府认为在战争胜利的形势下,《穿鼻草约》获益太少,宣布取消该约,并将查理?义律撤职。另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增派援军扩大侵华战争。

  5月27日 清靖逆将军奕山战败后,向英军求和,擅自与英国代表订立《广州和约》,规定清军撤离广州60英里以外,缴赎城费600万元,英军归还所夺炮台,撤出虎门。

  5月29日 一股英军窜出厂州城,到三元里一带骚扰,被当地群众打死八九人。后三元里人民在村北古庙集合,将庙里的三星旗作“会旗”,对旗宣誓抵抗英国侵略者。同时,派人联络附近各乡群众和打石工人、纺织工人等,赴牛栏岗会盟,制定了抗英计划。约定以三星旗为号,旗进人进,旗退人退。

  5月30日 广州城郊三元里附近103乡民众,按照预定计划,手执大刀、长矛、锄头、铁锹等,高举三星旗,向英军占领的四方炮台发起猛攻。英军倚仗洋枪洋炮,下山反击。三元里民众将其引入牛栏岗,然后四面包围。恰巧天降大雨,淋湿火药,洋枪失去作用。英军在泥泞中东奔西跑,天黑才逃回炮台。这一天,三元里人民歼灭英侵略军毕霞少校以下官兵200余人。

  8月26日 英璞鼎查率26艘舰船、3500余名士兵向中国厦门大举进犯,金门镇总兵江继芸英勇抵抗、力战阵亡。次日,英军攻占厦门,致使江浙一带形势紧张。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发动军民准备抗敌。

  10月1日 英军40艘兵舰分兵两路向定海发起攻击。定海总兵葛云飞和前来支援的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率军顽强抵抗,壮烈牺牲。定海三总兵抗击英国侵略军的事迹,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10月10日 英军从金鸡岭、招宝山向镇海城发起攻击,守卫镇海将士大多战死,两江总督裕谦投水自杀。

1842年

  6月16日 英舰30余艘进攻吴淞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下令开炮还击,坚决抵抗,击伤英舰多艘。英军登陆后水陆夹击,陈化成部腹背受敌,最后全部牺牲,炮台失守。宝山、上海亦相继陷落。

  7月21日 英舰侵入镇江江面,并登岸攻城。城内清军与英军展开激烈巷战,英军死、伤、失踪160多人,是英军在鸦片战争攻城战中受挫最大的一次。清军损失亦很大,副都统海龄自缢。

  8月29日 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国政府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下关江面英舰“汉华丽”号上,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给英国2100万银元,中英协定关税等13项条款。

1843年

  10月8日 清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公使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中英《虎门条约》。其主要内容有:英国取得单方最惠国待遇,即中国政府将来若给予他国任何权益,英国都可“一体均沾”;英国人可以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岸租地建房、永久居住。这一特权,成为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的借口。从此,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设立租界。同时,中英还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其主要内容有:中国承认英国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领土上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领事)办理,中国政府不得惩处;海关税率相当于值百抽五等条款。该条约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并打开了中国同外国协定关税的先例。

1844年

  7月3日 美国专使顾盛以武力相威胁,与清朝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又称《望厦条约》,这是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主要内容有:规定美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楼、建医院和教堂等。

  10月24日 法国专使剌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广州黄埔港的法舰“阿吉默特”号上签订中法《黄埔条约》。其内容主要有:规定法国在中国取得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还规定清政府有保护通商口岸法国教堂的义务等。

1847年

  7月20日 天主教耶稣会确定在上海徐家汇建立在华活动总部,遭到上海人民的反对。法国驻上海领事勾结上海县令对上海人民进行了镇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教会案,即徐家汇教案。

1848年

  3月8日 3名英国传教士擅自闯入青浦(今上海)传教,与当地船工发生冲突。英领事胁迫中国方面“惩凶”,以军舰扣压1400只中国粮船。清政府派耆英处理。耆英卑屈求和,将清苏松太道咸龄革职,10名水手枷首示众,史称该事件为“青浦教案”。

1849年

  4月6日 法国领事敏体尼与清廷上海道麟桂划定上海北门外地区为法租界。该租界南至城河,北至泾滨,西至关帝庙褚家桥,东至广东潮州会馆沿河一带。

1850年

  8月13日 沙俄军队强占中国黑龙江口的庙街,后改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