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近代史所60年

忠实、科学、准确、全面地书写历史——李慎明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庆祝会上的讲话

作者:李慎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05-26 字体: 打印
作者:李慎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05-26 打印

忠实、科学、准确、全面地书写历史

 

——李慎明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庆祝会上的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

 

    在这初夏时节,我们在这个清代王府、民国官邸、北大师宅、当今学苑——充满了历史气息又充满现代学术气息的院落里,庆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感到十分高兴。

 

    近代史所是我院最早组建的一批研究所之一。1950年在中国科学院成立时,近代史所就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一个基础研究所,如今已经走过了六十年历程。六十一甲子,象征着成熟与收获。首先我代表院党组、院务会,代表奎元同志和伟光同志,向近代史所全体干部职工表示热烈而诚挚的祝贺!

 

    近代史所有着光辉的历史。早在1938年延安马列学院成立,组建了历史研究室,这就是近代史所的前身。1949年在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仅两个月后,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带领华北大学历史研究室,由河北正定迁来北平东厂胡同一号,1950年划归中国科学院,成为今天的近代史研究所。可以说,近代史所是从延安走来,伴随着我们党及共和国的脚步而成长起来的。

 

    六十年来,近代史所一代代学者勤奋耕耘、刻苦治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涌现出一批著名史学家,形成了优良的学风所风,在国内外史学界享有盛誉。

 

    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史观,是近代史研究所长期以来的优良治学传统。中国近代史作为历史学科的分支,就是在回答“中国向何处去”,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诞生的。从范文澜、刘大年等老一代史学家,到后来几代一大批学者,都自觉地秉承着从延安时代传承下来的关注现实、关心祖国建设和时代发展的社会责任感,治学着眼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求,研究时代重要课题,思考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与建设的道路,因而许多研究成果具有影响广泛、甚至超出史学界的社会效应。

 

    重视实证,是近代史所的又一个优良治学传统。第一任所长范文澜提出“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的“二冷精神”,提倡重视史料、淡泊名利、沉潜治学的学风,一直是近代史所几代学者所传唱与传承的所训和座右铭。在当今学界普遍浮躁、学术失范的背景下,这种科学求实的治学精神尤为难能可贵,由于全所几代学者共同维护这一优良学风,使近代史所的学术声誉得以维持并弘扬。

 

    近代史所一直是国内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最重要基地之一,拥有人员最多、力量最强、学科最齐全的专业研究团队,拥有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又富有特色的专业资料收藏,每年都吸引着许多国内外同行来这里收集资料、交流研讨。

 

    在建国初期的史学领域,近代史所的老一代学者作出了代表那个时代水平的优秀研究成果,许多史学著作成为各行各业知识大众的普及读物,涌现出了一批闻名社会的著名史学家。改革开放后,又有一批年富力强的学者,在一些新领域开拓创新,在思想解放、史学复兴事业中作出了杰出贡献,起到了一定的先锋和倡导作用。现在的在职人员,大多数是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者,他们已经成为近代史所的中坚骨干,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生力军。他们面对的是新的社会环境,新的时代课题,他们已经或正在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社会的进步,为人们能够汲取更丰富、更有价值的历史智慧而辛勤地研究、写作,相信他们当中也会涌现出代表这个时代水平的优秀史学家和杰出人才。

 

    什么是历史?我个人认为,历史由时间与空间组成﹐是相对于现在的过去式时空的存在。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所读的叫着“历史”的课本或书籍或相关文章﹐仅仅是历史中特定人物的记忆或记录或认识。这些记忆或记录或认识是不是历史的本来面貌﹐揭示的是不是历史的本质和规律﹐需要认真地分析与甄别。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就指出﹕“资产阶级把一切变成商品﹐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得最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著作﹐所获得的报酬也最多。”[1] 1889年10月﹐恩格斯在一封信中又指出﹕“要知道在理论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做……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2] 因此﹐要获得对扑朔迷离的现象的本质认识﹐就必须在掌握大量的真实的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做具体的认真的辨析。我个人认为,陈云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一重要的哲学思想同时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严肃的史学工作者进行认真地领会和运用。

 

    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清龚自珍在总结历史经验时,从中总结出了一套经验,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在今天,记取这一经验教训更具有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改革事业正处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调适的关键时期,在经济转型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基本确立的形势下,如何协调各种新旧社会矛盾,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治理、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着许多急待认识和解决的课题。而许多问题是社会和文化因素凝结而成,是由历史积聚演化而来,因而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与历史有着割不断的紧密联系。特别是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在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下,奋起反帝反封、寻求民族独立与富强的历史,是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起步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几代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懈地探索着中国的富强与进步道路,最后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史任务,直至改革开放,开始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富强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充满了苦难与艰辛、探索与曲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今天的中国已经开始走向富裕,但还不能说已经成为“强国”,“强国”之“强”,是一个综合指标,除了经济发展之外,还需要社会机体的强健和总体的强盛,包括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并行强大与彼此协调。我们现在还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尤其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来作出回答。其中反思历史,特别是反省近代以来寻求富强的曲折过程中,有哪些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与参照,是中国近代史的专业研究工作者应当承担的时代责任。

 

    当前,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在实施科研强院、人才强院、管理强院三大发展战略,近代史所作为本院的一个老所、大所,一个有着深厚学术积累和优良学风传统的基础学科,对于如何实施这三大战略应当有自己的思路,闯出自己的路子,形成自己的风格,为忠实、科学、准确、全面地书写我们中华民族、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任务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衷心祝愿近代史所老树发新枝,在全所老中青三代同仁的精诚团结、努力奋斗之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更多的辉煌!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73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83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