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青年读书会

应磊博士报告“一乘的怪兽:鲁迅、欧阳竟无与批判佛教”

作者:王毅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8-10-08 字体: 打印
作者:王毅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8-10-08 打印

 

2018925日,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应磊博士应邀在第87期青年读书会的学术活动上作了题为一乘的怪兽:鲁迅、欧阳竟无与批判佛教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本所助理研究员魏兵兵主持,所内外多位学者出席。

 

报告开始,应磊博士摘取若干文本例证,展现鲁迅对佛教的复杂态度,并强调“佛教”这一范畴本身即是问题,需要历史化的看待。鲁迅一方面对失意政客摇身一变而成的大乘佛教徒冷嘲热讽,一方面受章太炎的影响而对佛教哲学深为景仰。应磊博士的报告关注鲁迅的“十年沉潜期”,即1909年至1918年,鲁迅自日本归国到发表《狂人日记》之间这段埋首古代典籍和文物的岁月。在这一时期,鲁迅搜集并研读了大量不同流派的佛教经典。正是这样的经历,使佛教思想深深扎根于鲁迅的精神世界,并成为鲁迅日后文学创作的思想源泉之一,同时也极大影响了鲁迅对于中国社会改造的看法与心态。随后,应磊博士聚焦到鲁迅写于1925年的小说《孤独者》。她指出,鲁迅在文中以实验性的叙述手法,播下一粒具有双重思想根源的种子。在佛教唯识宗寓意产生一切现象之根源的种子,在小说语境下构成西方进化论与佛教唯识思想的相遇。

 

 

在随后的讲座中,应磊博士以这粒“种子”为线索,将话题引向鲁迅与同时代的唯识宗巨匠欧阳竟无的彼此映照,在剖析鲁迅对经院佛学的涉猎的同时,亦突出怀抱“感时忧国的精神”的现代佛教革新者欧阳,并透过两者之间共通的认知域界和历史关怀,揭示“启蒙”的多重向度——即现代的同时也是佛教的——以及谁参与其间并塑造了“启蒙”的种种可能。通过将分别立足佛门内外的欧阳竟无和鲁迅两位知识分子并置,报告旨在呈现佛教在推动近现代中国思想与文化变革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鲁迅对于中国社会改造重任的暗淡悲观的内心焦虑和由此产生的批判精神。

 

报告结束后,本院历史研究所陈志远与本所冯淼、彭姗姗作为本次活动邀请到的与谈者与报告人展开讨论。陈志远博士在充分肯定了应磊博士的研究呈现了佛教穿透时空的历史意义之余,也就鲁迅佛教思想的来源以及他对于佛教活动的实际参与等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切磋。在此之后,冯淼博士以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宗教的因应作为切入点,围绕佛性的现代性问题与报告人展开对话。随后,彭姗姗博士与报告人就鲁迅内心世界的迷茫与矛盾展开讨论。对话触及了鲁迅强烈批判幽鬼世界对于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的同时,又在其个人的心灵深处对于幽鬼世界抱有迷恋,并将这种迷恋反映到他的文学创作中。此外,刘文楠博士、赵妍杰博士、彭春凌博士和来自人民大学的李屹博士等,也就鲁迅取道经院佛学批判人性之恶的政治向度、如何运用虚构文本来研究思想史、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佛教接受史的全球背景等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