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闻一多研究通讯

《闻一多研究动态》第五十五期(2005年6月)

作者:闻一多研究会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06-05 字体: 打印
作者:闻一多研究会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06-05 打印

(悼念闻惠羽 逝世专刊)

 

 

主办: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闻一多研究会     北京·2005年6月

 

====================================================

 

▲ 沉痛悼念闻惠羽 同志

 

【闻一多幼女闻惠羽 逝世】 闻一多的幼女闻惠羽 因病抢救无效,不幸于5月31日与世长辞,享年69岁。闻惠羽 生于1936年2月,七七事变时,尚在襁褓中的她便随父母颠沛流离,从北平辗转南迁昆明。闻惠羽 从小聪慧,深受父母疼爱,7岁时无师自通写出诗歌《金黄色的太阳》。闻一多曾在许多场合下向同事和学生夸奖这首诗,还让她向长辈们朗诵。闻一多为子女的唯一题词“对功课太认真了是不好的,因为知识不全在书本里”,就是1946年5月为她题写的。闻一多牺牲时,她和姐姐闻名一起收集了沾满闻一多血迹的血土。1948年,闻惠羽 随母亲高真从北平奔赴华北解放区,进入抚养与培育革命干部子弟的育才学校,当时在这所学校就读的还有李铁映、伍绍祖等。在国民党部队侵犯华北解放区的岁月里,她和同学们一起疏散,接受了战争环境的洗礼。1956年,闻惠羽 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做一名教师,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期间,由于思想进步,工作积极,还未毕业就正式参加工作,担任学生辅导员。其后,按政策需要复读,插入北师大中文系继续读书。1966年,闻惠羽 毕业。1968年,她放弃留在北京的机会,自愿到外地工作,直到疾病严重,生活无法自理时才调回北京。

 

回到北京后,闻惠羽 在何善周、季镇淮、范宁等前辈指导下,参加了闻一多遗稿的整理,是最早从事新版《闻一多全集》编辑工作的成员之一。湖北版《闻一多全集》出版后,她继续进行闻一多手稿的收集与研究,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判断,整理和出版了闻一多的《诗经通义》与《诗经词类》两部著作,之后又出版了《闻一多青少年时代旧体诗文浅注》。闻惠羽 的一生,继承了闻一多不断进步的精神,也发扬了闻一多繁荣中华文化的遗志。闻惠羽 无愧为闻一多的女儿! 6月7日,闻惠羽 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公墓竹厅举行。闻 惠羽 遗像中央敬献着闻惠羽 的女儿女婿闻丹岩、夏春和的花篮,挽联上的“妈妈,我们永远相念您!”表达了他们对母亲的爱戴。闻惠羽 的兄长彭鸿德、闻立雕、杜春华、闻立鹏、张同霞、闻名、王克私率子女闻黎明、高晓红、闻军、闻丹青、闻丹夜、王丹鹰、闻丹忆、王丹梅献了花圈。闻惠羽 生前所在的北京教育学院、院党委、离退休总支委、老干部处,闻惠羽 生前的北师大数学系5062班全体同学,和闻一多基金会、中国闻一多学会、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闻一多研究会、闻一多纪念馆、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人民政府、湖北省浠水县闻一多中学、日本闻一多学会也敬献了花圈。原西南联大学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彭珮云的挽联上写着“闻小妹安息!”。献花圈的还有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西南联大新诗社、西南联大剧艺社,原西南联大学生、马识途、李晓、李凌、何善周、张世英、赵宝煦、萧荻、闻山、秦泥、康伣、黄海、郭良夫、孙晓耕和范宁夫人赵桂玲,闻一多亲属赵慧、闻立树、孙璐萍、闻立欣、王康、王子光、闻颖梅、任民峰、高后辉,闻一多生前战友金若年、黄叶绿(张光年夫人),闻一多友人子女冯宗璞(冯友兰女儿)、潘乃穆(潘光旦女儿)、以及著名闻一多研究者刘烜、商金林、费振刚、孙敦恒、袁謇正、李少云、余嘉华、李思乐、张恩和等。

 

【闻 惠羽 逝世讣告】 闻惠羽 同志2005年5月31日晚6点40分因心肌梗塞,经全力抢救无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不幸逝世,享年69岁。 闻惠羽 同志1936年2月生于湖北浠水县。中共党员。1956年9月至1966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中文系学习、工作。1968年5月至1970年1月在山西省静乐县静乐中学任教员。1970年3月至1973年3月在安徽省凤阳县总卜中学任教员。1973年3月调到北京市教育局教材组(北京教育学院前身)工作。1991年9月在北京教育学院退休。 闻惠羽 同志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闻一多的幼女。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时,是她与姐姐一起捧起浸满父亲鲜血的血土,从此决心继承父亲遗志。1948年,闻惠羽 同志随母亲奔走华北解放区后,进入收留革命子弟的育才小学读书,和全国人民共同迎接了全国解放。1956年,闻惠羽 同志响应党的号召,立志做一名人民教师,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读书。1958年大学二年级时担任专职学生指导员,后来重新复读,改入中文系。 1968年,闻惠羽 同志带着与工农相结合的信念到山西省静乐县静乐中学工作后,教书认真,关心学生,任劳任怨。1969年秋,她带领学生到农场参加劳动,途中河水冲走学生行李车,她带头跳入河中抢救,以至受寒落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终生疾病。 闻惠羽 同志从1977年开始从事搜集、整理、校补、注释闻一多遗著等工作,是《闻一多全集》“诗经”部分的主要参加者。1985年,闻惠羽 同志在健康严重受损情况下,完成闻一多鼎足之作《诗经通义》及《诗经词类》两部手稿的整理,其中1996年出版的《诗经通义》受到海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并且对闻惠羽 同志的严谨勤奋治学态度、所投入的惊人工作量和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给予很高的评价。闻一多少年之作《古瓦集》流失多年,闻惠羽 同志想方设法寻找这部书稿,终于在师友协助下使它于1997年重新发现。之后,闻惠羽 同志投入这部文言作品的注释工作,并于2003年7月出版了《闻一多青少年时代旧体诗文浅注》。民盟中央秘书长金若年先生在这本书的序中写道:“闻惠羽 从小体弱多病,如今她虽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却能够花上数载时间,把先生青少年时代所作的全部旧体诗文广为搜集,且对每篇诗文都详尽加以注释,汇编成了一部专著,令我对她这种执着追求,锲而不舍、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到十分敬佩。同时,这部书稿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和研究先生的整个人生道路,特别是他青少年时代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社会经历和他对古典文学的修养造诣等等,是很有帮助的。” 此外,闻惠羽 同志还撰写了感情充沛,思想深刻,迭宕有致,生动流畅的《闻一多与凤凰的传说》、《重读金黄色的太阳》、《失学·题辞·血土,难忘司家营和西仓坡》等纪念闻一多的论文、散文等。闻 惠羽 同志的这些努力与成就,既是闻一多研究的学术精品,也是宣传、弘扬闻一多爱国主义精神的组成部分。 闻惠羽 同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她不仅为抗击非典、印度洋海啸慷慨捐款,还给她曾经工作过的安徽省凤阳县总卜中学捐款,救助贫困学生。 闻惠羽 同志的一生坎坷多艰,但她始终满怀激情与命运抗争,奋发自强,她在常人难以想像的病痛中拼博,就在住院紧急抢救的前几天,她还伏案敲打电脑,整理父亲的文稿《楚辞》。 闻惠羽 同志以超负荷的劳动,创造了超乎寻常的成果。 闻惠羽 同志以残、疾、弱的生命,奋力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敬爱的闻惠羽 同志,安息吧!

 

 

本刊地址: 100006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电 话: (86-10)6525.5400-617    传真: 6513.3283

 

电子信箱: wenlm@cass.org.cn & wenlm1950@yahoo.com.cn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