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2023年3月22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史研究群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念群教授在中国历史研究院阅微厅作了《“大一统”:一个中国历史理论的核心观念》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罗检秋研究员主持,近代史研究所马忠文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院张晨怡教授担任与谈人。线下及线上共两百多位院内外学者参加。
杨念群教授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尤其对清朝政治史、社会史有着深刻研究,颇有心得。去年出版的学术著作《“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即是杨老师多年研究思考的结晶,本次报告便是围绕“大一统”观展开。
杨教授首先提到“大一统”不仅仅是一个疆域或空间的概念,而是一个中国历史理论的核心观念。关于为什么会选择“大一统”,而不是“中国”和“天下”的观念,杨老师进行了辨析。他认为,“中国”观念较为模糊,不易界定,对“中国”涵义的阐释多从追溯文明起源的角度入手,结合考古新发现,阐释华夏民族的诞生和迁徙的连续性发展过程,以及少数族群如何逐渐融合进以华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轨迹。但“中国”古义更加强调族群差异,给人一种断裂演化的印象。“天下”观念则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意义,对“天下观”的研究集中在古人对周边世界的想象与构造这个方面,更多是在谈论一种政治秩序的隐喻,而不是一种实践过程。“大一统”观在其发明之初就是为帝王获取“正统”地位服务的,是士人与君主合谋的结果。“大一统”不仅是一种思想形态,更是具体的政治实践活动,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的出发点。
接着,杨教授阐述了“大一统”在中国“正统观”谱系里的位置。“大一统”思想较为晚出,直至战国晚期,《春秋公羊传》正式掲橥“大一统”之义,明确把“大一统”当做王者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大一统”成为“正统”的核心观念,“正统”的要义即是疆域的一统和时间的一统。“大一统”亦为帝王君临天下制定规则:第一,“大一统”是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形成的起点,也可以说是中国“正统论”发明之首义;第二,“大一统”倡言“王者无外”的理想,通过创制“三世说”,把“诸夏”与“夷狄”置于一种动态演变的论说框架之中,突破了“华夷之辩”限定的种族区隔界线;第三,“大一统”不仅是思想意识的单纯呈现和表达,同时也是复杂的政治践履过程,是一整套治理技术和统治经验的实施方式。
然后,杨教授对清朝“大一统”观的特点及其实践进行讲解。他认为,清朝最为引人注目的思想变动,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缘政治构想方案。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清朝在真正实现了疆域“大一统”之后,清帝开始突破“诸夏”“中国”的地域限制,把星象与地理的对应范围延伸到更为广大的边疆地区。满人统治集团对“大一统”内涵的理解已经完全不同于汉人王朝。到了乾隆时代,清朝对疆域面积的占有和实际控驭展现出了一种前所未及的“绩效”特点。清帝实际在扮演着历朝皇帝所欠缺的多元象征角色。此外,从治理实践的角度观察,“大一统”还是一套文本建构和历史书写技术,是清廷“阐教同文”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杨教授谈及“大一统”观在近代的变异与延续。他提到“大一统”观三要素在近代均遭遇挑战,国家疆域不断被侵蚀,正统性遭遇西方价值观的质疑,“天命”的根基被动摇,道德主义也遭到科学观的挑战。不过,近代中国士人在应对挑战时未得要法,无论是“师统”“君统”说与“道”“法”分离说,还是“三世说”与“文质论”,均未跳脱出经典阐释的范围。此外,在“大一统”观与近代地缘政治和近代专制问题的关系等方面,也涉及到不少研究问题,值得深入讨论。杨教授总结到,“大一统”观有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历朝历代有所变异,后果也各有不同。如“大一统”观在汉唐偏于“正统”建设,北宋偏于“道统”建设,宋明则偏于“夷夏之辨”,清朝又偏于疆域版图的拓展。另外,“大一统”观与集体荣誉感的建立、近代多元建国理论、近代民族关系、现代“疆域”“族群”问题以及“中华民族观”等均有密切的关系。直到今天,“大一统”都是中国人启迪凝聚民族主义抗议情绪或进行社会动员的最实用口号,这与西方民族主义社会动员所依据的思想模式颇为不同,其成败得失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反省。
报告结束后,两位与谈人分别发表见解。马忠文研究员认为杨老师的报告提纲挈领、引经据典,分别从学理分析与现实关怀入手,给人以深刻启发。杨老师用变化的观点对传统概念进行学理辨析,收获很大,据此,马老师也对“中国”与“华夷之辩”的关系以及“天下”与“大一统”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至“大一统”发展到近代,已不仅是学术概念的问题,而是一种历史实践的延伸。张晨怡教授提到“大一统”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政治超稳定体的主要政治文化基因,而在西学东渐和内忧外患的近代语境下,“大一统”也在传承过程中被创新性阐释,成为近代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主要思想意识来源,进而在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下学界在对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研究中,多关注西方因素的影响,对以“大一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资源阐释得并不充分,杨老师的研究有助于弥补相关不足。
本次活动历时三个多小时,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在意犹未尽中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