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国学研究网检索
国际中国学研究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573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336秒)
    欧洲首席汉学大师胜雅律说:“我要揭示由三十六计所捕捉的普遍人性,并要使大家明白,汉学,研究中国的学问,能够跨越中国的国界,并能在中国的文化中发现所有人共同的人性,并对这共同的人性有所裨益。”
    瑞士汉学家胜雅律先生被誉为西方智谋学的领军人物。他花了数十年的研究之后发表了第一本给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三十六计的书。1988年,《智谋》上册德文版......
 一家媒体报道,在2006年第十三届北京图书博览会期间,俄罗斯展台举办了新书《霍尔姆·王·扎伊奇克在中国》发布会。我从去年就开始读这部长篇系列小说及有关资料,又通过互联网同作者有过联系,觉得这个“在中国”的奇人应当译为“霍尔姆·杂气克王”。不过,此处不打算探讨这个有趣的问题,只想谈谈此书的一位作者蔼力谟。蔼力谟是他......
    “我的名字最好记。人家都说竹子里面是空的,但我的名字叫‘竹内实’。所以中国人看见了以后都觉得很奇怪,一下子就记住了。”竹内实先生总是这样风趣地作自我介绍,会给每一个见到他的中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第一次见到竹内实先生,是在1989年。这一年在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的主持下,在北京举行了题为 “东方文化与现代化”的大......

西语世界中国研究肇始于“耶稣会士汉学”,迄今已有400年的历史。400年来,这种研究尽管因时因地而异,步趋并不一致,但由此累积起来的关于中国的著作和文章,单是数量就已十分惊人。据袁同礼编纂、1958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文汉学书目》统计,仅1921年至1957年英、法、德文(另有一些研究澳门的葡萄牙文)有关中国的研究文献即多达1.8万多种(不含论文)。......

彭轲简介:
彭轲(Frank N. Pieke),英国人类学家、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现任荷兰莱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教授,曾任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英国跨大学中国研究中心(British Inter-University China Centre, BICC)主任。彭轲1957年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1982年获得阿姆斯特丹大学人类社会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1983年以交换生的身份到中国北京语文专科学院及北京大学深......
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中国学的发展很快。这些年,西方各国无论是企业界、政策界,还是学术界越来越注重对中国的研究。一些传统上只侧重于古典汉学研究的机构和组织也开始强调当代中国的研究,尤其是与政策相关的研究。但是,西方中国学的现状则是令人担忧的。西方学术界对中国研究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得越多,知道得越少。这是西方世界对中国越来越担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汉学研究成为中国人文学术一个新的增长点。汉学这个名词逐渐活跃起来。它从一个比较普通的边缘术语提昇为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话语。不少大学成立了汉学研究机构,出版了不少以汉学命名的不定期专刊,还召开了一些以汉学命名的会议。①因而对於汉学是什麽以及如何看待汉学史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近年来,要求写作汉学史的呼声逐渐增高。个别学......

阿列克谢·亚历山大罗维奇·施图金 
 
  阿列克谢·亚历山大罗维奇·施图金(1904-1963),出生于彼得堡一个印刷工人家庭。施图金上中学期间,听过汉学家阿列克 谢耶夫(1880-1951)的讲座,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兴趣,立志学习汉语。1921年他考入列宁格勒大学,如愿以偿成了阿列克谢耶夫的学生。1925年大学毕业后,施图金曾在莫斯科一所大学任教......
    内容提要 刘若愚是美籍华裔比较诗学研究家,他平生出版了八部与中国诗学有关的专著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他的比较诗学理论体系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中国文艺理论走向国际化也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全面研读刘氏专著及其论文的基础上,对其建构的比较诗学体系作了整合性的描述。
    关键词 刘若愚 国际汉学 比较诗学 

    刘若愚(James L.Y.Liu......
    晚期中华帝国是一个“停滞”的社会,这在西方和中国都是十分流行的观点。黑格尔的“一个无历史的文明”,马克思的“密闭在棺材里的木乃伊”,以及中国史家的“闭关自守”,无一不是这种认识的反映(注:还包括像孟德斯鸠、密尔等欧洲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一个无历史的文明”(a civilization without a history),意思......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