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学网检索
中国民族文学网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14957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1秒)
北京木刻版《格斯尔》,是十八世纪初蒙古文学异常发展时期的优秀作品.在蒙古文学发展史上,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就是说,蒙古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不是尹湛纳希(1837-1892年)的长篇历史小说《青史演义》,也不是尹氏小说《一层楼》、《泣红亭》和《红运泪》,而是北京版《格斯尔》.……...
我国第一部集中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故民间故事之英、多达一千余万字的《中国少数民族故事大系》丛书的编选出版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这一信息,是从1987年11月初在贵州都匀召开的“少数民族故事大系”研讨会上获悉的。据这套丛书的组织发起单位上海文艺出版社民间文学编辑部的有关人士介绍说:《中国……...
木鼓祭辞,是佤族木鼓祭祀的重要内容。佤族非常重视祭辞的保存与应用。他们认为“祭辞即行动”,“祭辞即神灵”。所以只有祭司们在祭祀场合才有资格念祷祭辞。用现代人的话说,他们把祭辞当作有物理能量的“语言信息”。正确应用这个“信息”,既保证人与神之间的圆融,也保证本民族生活不出偏差。 我们在调研中,收集了内容广泛的木鼓……...
在广西涌现出的壮族散文家中,韦纬组的散文是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的,其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浓厚的平民意识以及朴素自然的抒情风格。散文说到底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自然显现,有什么样的心地,有什么样的智能,就有什么样的散文。所以,散文在文体观念上,对作家没有太多的意义。小说也好,诗歌也好,它可以随着文体观念,变化出种种手法,而散文却从来没有这种时髦。散文是不由你刻意为之便可成......
长路漫漫遍诗花乾隆时期是清王朝的“盛世”,也是清代诗坛的繁荣阶段。这期间,岭南的冯敏昌以其才华秀出的诗作,赢得世人的赞赏。翁方纲誉之为“南海明珠”,钱载嘉勉他“并驱中原,扶轮大雅”。敏昌字伯求,一字伯子,号鱼山。廉州府钦州长墩司南雅村(今广西钦州市大寺镇马岗村)壮族人。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
 《面向新世纪的蒙古学:回顾与展望——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2004“面向新世纪的蒙古学: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编],吴新英、陈岗龙[主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ii+iv+iii+iii+499页,¥65.00。 包括蒙古学在内的东方学的各个分支,是西方近代科技革命和海外殖民的直接产物之一;可也正是通过这种渠道,才建立......
    8月19日,内蒙古新城宾馆多功能厅。      中国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简短、紧凑、热烈的开幕仪式后,主持人宣布由德高望重、学贯中西的蒙古族学者乔吉做题为《创新与发展:新时期蒙古学研究》的主题报告,话音刚落,掌声四起。在长达1万多字的报告中,乔吉先生用母语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般地将中国蒙古学研究的压枝硕果一一道来,在300多名中外学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乌尔禾》的故事,仿佛有意地背离惯常的叙述逻辑,读来有些亦真亦幻。作家红柯凭借飞扬的想象,在北疆长天大野的宏阔背景下,勾织着一个个关于自然和生命的传说。红柯曾在新疆生活了10年,获得了开阔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他将那个世界的神奇,跟普遍的生命力纽结在一起,将人性放大或缩小、幻化或神化。北疆的大漠、草原、长空、羊群、石人像等似乎都具有了人性,成......
   纳·赛音朝克图(1914年2月23日至1973年5月13日),原名扎格普日布,又名赛春嘎,蒙古族,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当代蒙古文学奠基人。他24岁开始文学创作,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分会主席等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春,纳·赛音朝克图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民间识宝传说历史悠久,流传广远。近来由于程蔷先生系统深入的开拓性研究,中国识宝传说已经引起国内外民俗学界的普遍关注。 不过,中国识宝传说的研究至今还局限在汉语传承的研究,尚没有充分利用各少数民族民间流传的识宝传说材料。而各民族民间文学集成资料表明,识宝传说还广泛流传在少数民族民间,与汉族的识宝传说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国识宝传说。  笔者在查......
首页  上一页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前  往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