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研究检索
近代中国研究 为您搜到的结果 约有32731项符合 的查询结果, 如下是第 1-10 项(搜索用时0.004秒)
中国古代社会,在以国家制定的成文法规范国之“重事”的前提之下,逐渐生发出调整乡里、乡村社会“细故”的自治规约,也即“乡规民约”或曰“村规民约”。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乡规民约”为调整社会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独特法律文化价值。
 
“乡规民约”是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独特资源
 
上古时代,中华民族已形成以“德礼”化民成俗、以“刑罚”禁暴惩奸的社......
编者按:我国引入西方文学概念,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年中,按照西方的学术分野所构建的中国文学和文学史研究体系,对促进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同样也存在诸多问题。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以“文”为基础,同时兼具“学”的内涵,又因文体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写作范式和价值标准,与近代以来西方“纯文学”为核心的文学观念存在明显不同。因此,以西方文学概......
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拉开思想解放的帷幕开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历程,取得了显著成就。回顾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回应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所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展开,在应对当代哲学理论发展挑战、吸收人类文明发展成果中前行。反思现状,哲学研究依然存在问题导向、现实取向、话语体系、研究方法、功能发挥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展......
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哲学学院主办的“价值与文化:中国改革开放40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学者围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文化的巨大变迁,以及4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样貌展开深入研讨。
 
关于中国价值哲学研究40年的反思。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强调从实践的观点看待价值、价值观的问题,把价值观理解为人的现实自我......
围绕马克思正义论展开的学术争鸣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界的热点景观,其争论焦点在于,马克思是将“正义”理解为与一个时代的生产方式相一致的事实判断,还是从规范意义上做出的应当与否的价值判断。毋庸置疑,马克思反对超历史的道德评价,反对资产阶级道德意识形态和道德说教,其正义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前提。因此,他明确反对吉尔巴特所谓的“自然正义”、蒲鲁东所谓......
小说命名是小说创作最直观、最明显的外在形式之一。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高峰期,名家辈出、名作众多,考察明清小说命名的整体状况,对于我们当今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传播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明清小说的命名方法丰富多样,不同时期、不同作家采取的小说命名方法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寓意法命名。清代张新之《红楼梦读法》揭示《红楼梦》人物寓意式命名......
以通俗而准确的方式诠释毛泽东的哲学名篇《实践论》《矛盾论》,是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大贡献;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以下简称《解说》),被毛泽东赞誉为“极好”,早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经典。陶德麟教授在青年时期曾长期担任李达的学术助手,对李达的有关著述和思想有着独到而深刻的体悟和理解,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近年来,个别青年学生散布日本人优越论,以极端言语侮辱咒骂自己的同胞,在网络上激起了不小的舆情风波,暴露出“精日”现象的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国务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曾怒斥“精日”分子是中国人的败类。“精日”分子迷恋日本流行文化,盲目崇拜日本,贬低中华民族,更有甚者明目张胆地颠倒黑白,美化日本侵华战争。这些都给青少年成长,特别是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什么是“普世价值”?这大概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概括起来说,“普世价值”的主张大致如下:一是存在“超阶级、超国家的,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认同的价值观念;二是这些价值观念的内容,是西方主张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三是“普世价值”覆盖广泛,不仅“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是学习普世价值的结果”,甚至人类社会发展就是不断认识和实践“普世价值”的过程,如......
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影响我国的社会思潮,其妄图通过对历史“重新评价”否定革命,歪曲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达到其“去政治化”目的。历史虚无主义秉持后现代主义“去中心化”和“多元化”的解构主义历史观,以资本逻辑为现实基础,从抽象的人出发,借助大众文化的“拼贴”“恶搞”“反讽”等语言表达方式和叙事风格,以网络和新媒体为依托,传播其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必须坚......
电话:010-84758788  E-mail:zgshkxw_cssn@163.com  京ICP备110138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