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期刊 > 近代史研究 > 本刊消息

《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3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7-05-24
发布时间:2017-05-24
字体: 打印

 

 

作者

页码

·专题论文·

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罗志田

(4)

礼治与宪政:清末礼学馆的设立及其时局因应

李俊领

(28)

政治联姻的背后:载沣娶妻与荣禄嫁女

张海荣

(46)

晚清时期的豆品期货市场——以东北辽河流域为中心

燕红忠高宇

(62)

清至民国内蒙古土默特地区的水权交易——兼与晋陕地区比较

张俊峰

(83)

抗战初期中共地方干部群体内部的“土客问题”——以太行根据地为中心的讨论

赵诺

(95)

日军侵粤计划的演变及其实施研究

张传宇

(117)

由技术而观念:注射知识与实践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李彦昌

(130)

 

·读史札记·

试析19071909年日本界定的“间岛”地理范围

李花子

(148)

 

英文目录与提要

(160)

书讯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61)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日防空研究(19311945)》(94)  更正(116)

本期执行编辑/胡永恒

 

·专题论文·

 

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罗志田

 

内容提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会合的历史运动”,也是一个有中心主旨并自具体相的运动。一个同质性的五四形象,既是在无意中形成,也包括时人和后人的构建。从相对宏观的视角观察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关联,探索后者究竟是外来冲击的反应还是自我的觉醒,并考察民初新旧之争怎样发展为向“文化”开战、一体两面的正本清源努力如何兼容破坏与建设,以及学生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相互影响等面相,进而从后五四时代的认知去检视新文化运动的遗产,可以看出五四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识。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五四学生运动   五四标识   五四遗产

 

礼治与宪政:清末礼学馆的设立及其时局因应

 

李俊领

 

内容提要   1907年设立的礼学馆,旨在修订符合宪政要求的礼仪制度。该馆总理陈宝琛与曹元忠等纂修固守礼治之道,排拒宪政理念,因而仅对《大清通礼》的细节略作调整。在修订礼制时,礼学馆与修订法律馆几经争议、妥协,最后拟出暂时保留礼教内容的新法律。由于清廷内外未能预先建立起改革共识,礼学馆主持和参与的礼法修订在幅度与进度上主要取决于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及其消长。1912年该馆被裁撤,留下了礼治与宪政如何调适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   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   礼治   礼学馆   陈宝琛

 

政治联姻的背后:载沣娶妻与荣禄嫁女

 

张海荣

 

内容提要   庚子事变打破清王朝既有的权力结构,也使未来的皇嗣人选重新洗牌。醇亲王载沣与荣禄之女瓜尔佳氏的联姻,是其中关键的环节。不过载沣原聘之妻并非荣禄之女,慈禧太后和荣禄对于两家的联姻,也并非一开始就抱有乐观其成的态度。载沣婚姻的变故丛生,既是戊戌政变和庚子事变的共同产物,更是清末后党专权的结果。荣禄嫁女时,适逢其人生权力的顶峰。他之赞成或曰有意识地促成此桩联姻,既是为了减轻参与戊戌政变的历史责任,也有固宠保位、转移中外舆论视线的政治考量。而作为当事人的载沣,虽然表面上处于任人摆布的地位,但这桩联姻,对于他的仕途发展乃至最终成为执掌国柄的监国摄政王,仍有着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   庚子事变   慈禧太后   荣禄   载沣   瓜尔佳氏  

 

晚清时期的豆品期货市场——以东北辽河流域为中心

 

燕红忠  高宇

 

内容提要   早期的期货市场起源于粮食交易。晚清时期,东北作为新开发地区,豆货产销和出口贸易构成了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由于农产品生产、流通与货币交易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在现货交易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逐渐发展出以远期合约或期货交易为特征的期货市场。东北的豆品期货广泛存在于口岸市场、大集散地市场、产地集散市场和产地市场四级市场网络之中。期货交易主要有批买卖和期粮两种形态,其中尤以集散中心的期粮交易更为重要。期货市场的信用凭证有类似本票的飞子、类似交易合同的批帖与条子等形式。期货市场的基本机能主要体现在价格创造和金融信用分配方面。当时的豆品期货市场不仅发展到相当的水平,而且支撑着整个集散市场乃至外贸体系的有效运行。进入20世纪,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政府的干预,豆品期货市场乃至整个市场体系的运转和秩序都遭到了很大破坏。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豆品交易   豆品期货   期粮   金融市场  

 

清至民国内蒙古土默特地区的水权交易——兼与晋陕地区比较

 

张俊峰

 

内容提要   在内蒙古学者整理出版的土默特地区契约文书中,有45件是以水权交易为主要内容,其中展示了清乾隆以来直至民国初期当地普遍的水权交易行为。受清代国家政策的制约,蒙古土地和水是不允许买卖的,蒙民通过私契的形式,采用租、典、佃的方式将水权转让给自内地移入的汉民使用,完成对水权的交易。就本质而言,将水从土地上分离出来进行单独交易,晋陕两省自明万历以来就已经出现。蒙地自乾隆五十六年(1791)开始出现的水权交易契约文书,与山西介休乾隆三十四年(1769)买卖水权的官契内容一致,显示了区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视为内地水权观念在蒙地的一种移植。从以土地为中心到以水为中心,凸显了明清以来北方区域社会日益强烈的水权观念,是理解乡土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的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   内蒙古   土默特   水权交易   契约文书

 

抗战初期中共地方干部群体内部的“土客问题”——以太行根据地为中心的讨论

 

赵诺

 

内容提要   苏维埃革命时期干部队伍中的“土客矛盾”往往是引发各根据地大规模肃反的一个重要诱因。到抗战时期,尽管中共各根据地依然面对类似问题,却只是局部偶有波澜,而总体未兴风浪。太行根据地即属此例。由于地方党外来性格及统战大环境影响,太行干部来源异常丰富,再加上山西省内存在牺盟会这样的特殊统战形式,造成了干部队伍内存在离散却普遍的“土客矛盾”。随着党力增强,地方党的局部整合使得小范围矛盾渐趋缓和。因晋中特委强势融合牺盟会组织、加强对政权控制力度,引发代表“外来党”的晋中特委与代表本土力量的牺盟会的武装冲突。不过,经八路军、北方局调处,冀豫晋省委以高调批判、低调处理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此事件,并将“融合”趋势继续推进。

 

关键词   太行根据地   土客矛盾   外来干部   统一战线   牺盟会

 

日军侵粤计划的演变及其实施研究

 

张传宇

 

内容提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自193710月起,日本当局为开辟广东战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筹划。有鉴于广东战场特殊且敏感的地理位置,以及侵华战争局势的不断变化,在日本当局各有关部门之间,以及日本当局与台湾的军、政当局之间,展开了复杂的博弈。在此过程中,广东战场在侵华战争全局中的意义不断加重。然而,日军于19381012日实施广东作战后,战果却谈不上“圆满”。战后引发的行政权力之争,则导致形成了广州在沦陷区中的特殊占领体制。

 

关键词   广东战场   广州沦陷   平海作战   武汉会战   台湾总督府

 

由技术而观念:注射知识与实践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李彦昌

 

内容提要   近代注射知识与实践是西方医学传入的重要内容之一。晚清与民国时期,来华传教士、医学界及医药业等采用多种传播手段与途径,传播注射疗法。社会大众在疗效的对比中,对注射疗法的态度总体经历从怀疑到认可的转变过程,又兼有既接纳又排斥的复杂面相。同时,注射知识在华传播也丰富了大众及专业词汇,改造了“注射”一词的含义,其滥用还引发各级政府对注射器具的政策转变与制度化努力。由此,注射疗法兼具表层文化的工具性和深层文化的价值性,其在华传播经历了由治病而攻心、由技术而观念的过程,体现了技术进步、大众观念、社会制度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关键词   注射   大众观念   技术传播   传教士   知识共同体

 

·读史札记·

 

试析19071909年日本界定的“间岛”地理范围

 

李花子

 

内容提要   “间岛”地理名称是近代朝鲜人向图们江以北地区移民、开垦的产物。1907年日本利用朝鲜人向这一地区渗透时借用了“间岛”概念,它是日本准备行使特权的势力范围。统监府派出所界定的“间岛”假定区域,不但包括海兰河、布尔哈通河及嘎呀河流域(后来的延吉、和龙、汪清县),还包括二道松花江流域(后来的安图县)。然而外务省在签订《间岛协约》时不得不调整其范围,特别是将二道松花江流域排除出“间岛”范围,这一方面与吉林边务公署与统监府派出所的斗争有关,另一方面与外务省抛弃土门、豆满二江说也有关系。“间岛”东部界线划在嘎呀河上,有赖于外务省通过谈判成功开放百草沟,从而弥补了派出所在当地的渗透失败。

 

关键词   “间岛”延边   统监府派出所   吉林边务公署   《间岛协约》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