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期刊 > 近代史研究 > 本刊消息

《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4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7-07-20
发布时间:2017-07-20
字体: 打印

 

 

作者

页码

·专题论文·

密县故事:民国时代的地方、人情与政治

黄道炫

(4)

天险变通途: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在中国沿海的水文调查

王涛

(24)

同治初年江苏减赋新探

周健

(38)

赈务对洋务的倾轧——“丁戊奇荒”与李鸿章之洋务事业的顿挫

朱浒

(60)

晚清民国山林所有权的获得与证明——浙江龙泉县与建德县的比较研究

杜正贞

(78)

蒋介石与战前中国农民银行的纸币发行

贾钦涵

(92)

抗战大后方的民众教育馆——以四川省和重庆市为中心的研究

朱煜

(105)

“述文化于史”:宋育仁与近代经史之学的省思

张凯

(118)

 

·学术评论·

视角选择与叙事平衡——评黄自进《蒋介石与日本:一部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缩影》

徐勇

(131)

 

·读史札记·

福禄诺节略与中法战争两个阶段的转变——从《泰晤士报》的一篇报道说起

张振鹍

(146)

清代咸同年间湖南东征局兴废考析

王静雅

(153)

 

英文目录与提要

(160)

书讯 《翁文灏与抗战档案史料汇编》(上、下册)(159)

本期执行编辑/葛夫平

 

 

·专题论文·

 

密县故事:民国时代的地方、人情与政治

 

黄道炫

 

内容提要  民国时代,中心观念、政治组织、统治权威都呈现漂移的状态。这一切,又是近代中国不断流变的结果。作为民国时期中央板块和地方板块交错和对接的地区,河南呈现了民国时代观念、社会、政治漂移的多种面相,密县则由于樊百全这一人物的出现,成为就近观察的良好站点。樊百全在密县的成长,其和县政权及当地社会的复杂互动,以及抗战时期中共在密县的发展,都与人情政治、结构裂缝、权威漂移等大背景息息相关。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共可谓一股坚持原则的清流,其之所以成为各方瞩目的对象,和这一点不无关系。然而,中共的统一战线开放出的多种可能却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和这个时代的交结,或许,这正是中共这支力量的特别之处。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密县   樊百全   人情政治   统一战线

 

 

天险变通途: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在中国沿海的水文调查

 

王涛

 

内容提要  鸦片战争前,英国人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也缺乏准确的海图,这是制约英军坚船利炮航行作战,以及战略战术实施的关键问题。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涉及江浙和北方近岸海域、珠江和甬江等重要内河、长江下游等地。清廷缺乏海权观念,海上军事实力不足,没有有效阻止英军的调查。这改变了英军对中国沿海的地理认知,影响到战船、火炮、兵力的配置以及战略战术的实施,对战争的结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鸦片战争   英军   水文调查   海图

 

 

同治初年江苏减赋新探

 

周健

 

内容提要  同治二年至四年间(18631865),江苏官绅在兵燹之余推动重赋之核减,计减去额赋54万余石,约占原额的2677%。这既是“同治中兴”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明清江南重赋问题的最终缓解。督抚司道在该事件中始终发挥主导作用,而为重赋压力下的地方官员减负,实为同治减赋的重要动机。减赋后30余年间,江苏漕额仍常年亏缺,交仓额数始终不及额征之七成。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地方官吏捏报荒歉、亏空正供所致。同治减赋及其后的漕粮征解情况,反映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变动之背景下,各级政府既无动力、也无勇气对田赋制度进行彻底清厘,以恢复至19世纪中期前的征收水平。

关键词  江南   减赋   重赋   漕粮   晚清财政

 

 

赈务对洋务的倾轧

——“丁戊奇荒”与李鸿章之洋务事业的顿挫

 

朱浒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学界很少注意到,李鸿章推动下的洋务建设在19世纪70年代历经了一次很大的波折:从前半期的高歌猛进,到后半期的停滞不前。在这一进程中,来自“丁戊奇荒”的冲击,是个十分突出的因素。由于清政府的财政窘境,使得这一时期的西征军务、洋务建设与赈灾活动之间,出现了复杂的博弈局面。而在朝廷力保西征军务的格局下,赈务最终对洋务建设形成了极大的挤压。这一事例表明,关于洋务运动本身,特别是洋务建设的具体进程,还存在需要进一步挖掘的丰富内容。此外,虽然军务、洋务和赈务通常分别被归入政治、经济和社会范畴,但在三者发生复杂互动的情况下,只能从实践出发,抓住以政治属性为中心的认知线索,才能勘定此三者在资源分配上的境遇。

关键词  丁戊奇荒   赈务   洋务运动   李鸿章

 

 

晚清民国山林所有权的获得与证明

——浙江龙泉县与建德县的比较研究

 

杜正贞

 

内容提要  各地山林在国家赋税体系中的不同地位,造成山林所有权确权方式的差异。无税山产的确认以契约为主要证据,而有税山林的鱼鳞山册以及在册书手中掌握的私册,也构成了诉讼纠纷中主要的证据。浙江省龙泉和建德两县分别是这两种情况的典型。因此,民国山林国有化、契税和不动产登记等一系列政策,对两地山林的确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原来以契约为主要确权凭证的习惯以及由册书把持的、通过升科纳粮获得山林所有权的方式,都遭到了挑战,国家与山区民众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关键词  山林所有权   契约   鱼鳞山册   龙泉司法档案

 

 

蒋介石与战前中国农民银行的纸币发行

 

贾钦涵

 

内容提要  抗战全面爆发前中国农民银行的纸币发行问题,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蒋介石对货币发行、币制改革等重大财经问题的基本态度,揭示了他与南京国民政府财政当局的深层矛盾。四省农民银行的纸币发行量曾受到多方面限制,蒋介石通过推动成立中国农民银行,使其运营范围和纸币发行规模不断扩大。1935年法币改革期间,蒋介石、孔祥熙、徐继庄围绕该行是否有资格发行法币等问题反复博弈。此后,蒋介石出于军政需要,不仅同意农行钞票与法币同样行使,而且一再允许该行增发纸币。然而,为顺利筹组“中央准备银行”以破解财政困局,蒋介石最终决定悉数收回中国农民银行的发行准备金,而国民政府权力架构的调整则是促使蒋介石与该行关系发生改变的关键。

关键词   中国农民银行   蒋介石   纸币发行   法币改革

 

 

抗战大后方的民众教育馆

——以四川省和重庆市为中心的研究

 

朱煜

 

内容提要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增强抗战力量、强化社会控制,赋予民众教育馆“训练民众、动员民众之重大使命”。抗战大后方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民众教育馆,在蒋介石推动国民精神总动员及新生活运动的背景下,致力于民族精神、传统道德的教育;协助政府检查民众读物、剧本、宣讲资料;利用集会仪式等渠道对民众实施国民精神动员及日常生活改造,为战时民众动员与训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工作范围过于宽泛,人员缺乏专业训练,经费不足,以及部分职员工作敷衍懈怠,尤其还须面对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使民众教育馆工作力不从心。不过它毕竟是政府体制内的社会教育中心机构,较之体制外的民众教育力量,具有被政府强力推广的优势,因此在社会精英和政府官员心目中依然“比较卓异”。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民众教育馆   国民精神总动员   新生活运动

 

 

“述文化于史”:宋育仁与近代经史之学的省思

 

张凯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新文化派推动经学史学化、以史代经,质疑老辈学人学术。他们以方法和材料为准则判分新旧中西,无形割裂传统学术与现代学科、知识与价值之间的关联。老辈学人宋育仁则提出“述文化于史”,尝试以孔门四科统摄现代学术分科,贯通义理与制度,在共和语境下重构儒学人伦与政教体系。其浓厚的复古、尊孔意识或有可商榷之处,但若以宋育仁与胡适等趋新学人的学术分合为线索,梳理近代学术流变的复杂理路,则既可丰富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路径,又能为当下反思以西律中的分科之学,谋求沟通中西、融汇新旧的新学术体系提供思想资源。

关键词  宋育仁   整理国故   经史关系

 

 

·学术评论·

 

视角选择与叙事平衡

——评黄自进《蒋介石与日本:一部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缩影》

 

徐勇

 

内容提要  《蒋介石与日本:一部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缩影》一书对于蒋介石与中日关系的研究是全方位的,但聚焦于蒋的对日认识与“个人的情感”方向。该书确认蒋对日怀抱“深厚情结”与“特殊情谊”,是百年来对日“亲善”的“代表”性政治人物。相对于多关注军事、政治脉络的既有研究,这一“情感”视角不乏新意。不过,该书的“亲善”叙事倾向性过大,影响到较多的史料取舍与史实解读,由此而涉及青年蒋的对日认识、北伐时期“蒋·田中会谈”、日军侵略华北与发动全面战争、蒋之军政大局应对方略,以及战后处置日本诸多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值得在军、政与情感认识多个层面再作综合性探讨。

关键词  蒋介石   日本   中日关系   亲善

 

 

·读史札记·

 

福禄诺节略与中法战争两个阶段的转变

——从《泰晤士报》的一篇报道说起

 

张振鹍

 

内容提要  1884728日伦敦《泰晤士报》刊登一篇发自天津的报道,第一次提出福禄诺节略涂抹说。福禄诺节略是法国执行李、福《天津简明条约》的路线图,福禄诺提交李鸿章,李没有报告北京中央政府。他独自承担起应对之责,他的应对措施没有发生作用。法国强力实施路线图,向谅山进军,在北黎与中国驻军发生冲突。法国就此向清政府严重抗议,要中国赔偿、撤军,所欲不遂,武力相对,在台湾又挑起战争。李鸿章“弥缝前事,不肯任咎”,对福禄诺节略进行涂抹,并蒙蔽英报记者,使其报道宣扬出去。

关键词  中法战争   福禄诺节略   李鸿章

 

 

清代咸同年间湖南东征局兴废考析

 

王静雅

 

内容提要  清代咸同年间,曾国藩挥师东征太平军,因户部库储空虚,酌拨维艰,不得不自筹军饷。为此,曾国藩精心策划,在两湖督抚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在湖南设立东征筹饷局这一临时性机构。东征局创办数年,济饷成效显著。湘军攻克江宁后,曾国藩筹划撤局,却因多省觊觎局饷,最终局名虽裁,而厘税加征做法却基本保留。东征局这种祖制之外的权宜机构,其兴废历程揭示了晚清战时财政运作备受牵制的复杂面相。

关键词  东征局   曾国藩   太平天国战争   军饷   战时财政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