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期刊 > 近代史研究 > 本刊消息

《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1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发布时间:2021-04-30
发布时间:2021-04-30
字体: 打印
 

傅鼐练兵成法与镇筸兵勇的兴起:清代地方军事制度变革之肇始

谢晓辉

内容提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傅鼐通过在湖南苗疆的均田屯勇,突破当时的军事制度安排,用本地经费供养了一支可以离乡征伐并长期存在的职业性地方武装,为曾国藩的练兵提供了先例,也为清代军事制度的变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傅鼐的这套均田屯勇体系,并非一种权宜的地方防卫机制,而是一套包括防御、安保、税收、教化、慈善等诸多功能的地方管理体制。在辰沅永靖道的统辖下,其日常的运作,是由一批选拔自本地的屯官、屯备弁和苗备弁来主持,这也为厅县中绅权的扩张与未来地方自治奠定了基石。这套体系的运作,使得咸同军兴以来,当地成为湘军的重要兵源地。

关键词:苗疆;均田屯勇;湘军;地方军事化;傅鼐

作者简介:谢晓辉,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研究员

再造“土司”:清代贵州“新疆六厅”的土弁与苗疆治理

卢树鑫

内容提要:土弁作为清代贵州“新疆六厅”基层社会的管理者,其职权和世袭身份的获得并非来自中央王朝的授职、任命,而是地方流官的委任,是地方政府基于苗疆治理实际而进行的制度性创造。随着苗疆经济的发展,苗寨头人成长并部分取代了土弁的管理职权。咸同兵燹后,清廷为强化苗疆治理,拟废革土弁,终因地方督抚的妥协和地方官的回护而搁置,显示出清代贵州苗疆治理体制的特殊性与西南边疆地区内地化进程的曲折。

关键词:改土归流;土弁制度;新疆六厅;苗疆治理

作者简介:卢树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咸同年间广西浔州的“堂匪”、团练与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动

任建敏

内容提要:清中叶以来,堂会成为广西地方社会游离于宗族等官方认可的地方势力广泛采用的秘密联结方式。太平天国起事暴露出清政府在广西军事力量的薄弱,官府不得不鼓励地方自行举办团练,以维持地方社会的稳定。此前只能秘密或半公开活动的大量堂会组织乘势而起。有的被官府认定为“大盗巨匪”,有的则摇身一变成为官方仰仗的团练。在太平天国起源地浔州,作为团练主持者的士绅,灵活地运用堂会与团练两套组织形式与话语增强自己、打击对手,既借“剿匪”而壮大,也借“庇匪”以获利,从而成为咸同年间地方权力结构变动的最大获益者。平南署理知县罗纲借助北河团练之力清除桀骜不驯的南河团总之案,就是在这一权力结构变动下,地方官平衡各方力量的无奈之举。

关键词:太平天国;广西;团练;堂匪;地方权力结构

作者简介:任建敏,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从家佛堂到三教并祀:移民社区空间的构建——基于清代湖北省南漳县九龙山社区的田野调查

周保国  吕文涛

内容提要:湖北省南漳县九龙山社区有一座张姓族人的家佛堂,后几经演变,逐渐形成佛、道、儒三教并祀的信仰景观。九龙山社区信仰空间的展开,以佛、道、儒宗教景观的承继和共存为表象,呈现出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并内涵于民间传说和故事中。佛堂易主的过程,也是移民家族冯姓的迁徙发展史。山区顶庄稞种的租佃关系、红巾军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是移民家族崛起的重要因素。婚姻关系也是移民家族发展和社区空间构建的重要力量,但不完全包含于“权力的文化网络”之中。地方史视域下的文化网络更多的是和地方军事化以及地方势力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密切相关。

关键词:移民;宗族;乡村社会;民间信仰;权力的文化网络

作者简介:周保国,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吕文涛,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从何天炯致宫崎滔天信函看孙中山第二次广东政府时期对日关系

李长莉

内容提要:第二次广东政府时期,孙中山对日外交助手何天炯致宫崎滔天信函,透露了在建政之初,孙中山即指派何天炯为驻日代表,并频频催促其赴日活动,但由于何天炯认为时机未到及经费困难等,一再拖延而终未成行。孙中山、何天炯又邀请日本民间友人宫崎滔天等访问广州,托付其代为在日本活动,争取日本政府的支持,并引介日商投资、合办实业以补助广东政府财政。这些史实表明,孙中山一方面公开批判日本侵略政策,避免与日本官方有经济关系;一方面通过日本民间渠道积极活动寻求支持,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因应内外时势而有公开与非公开、官方与民间、外交与经济等不同层面的反差与交错。

关键词:孙中山;第二次广东政府;中日关系;何天炯;宫崎滔天

作者简介:李长莉,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特聘教授

1932年北方会议与中共的华北建军尝试

张永

内容提要:从1931年到1933年,日本关东军对东北和华北的入侵严重削弱了国民党在北方的统治。在抗日浪潮中,中共的革命机会显著增加。上海临时中央顺应形势变化,积极在抗日活动中扩大影响,对北方革命的重要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于19324月对日本宣战后,临时中央于6月召集北方会议,提出反对“关门主义”,在北方有条件的地方发动游击战争,建立红军。华北党组织在河北、山东等地发起了一系列农民暴动,建立了一些游击队。19331月,中共又发表宣言,表示愿意与任何不反共的爱国军队建立合作关系,同时派出中央驻北方代表,相当于重设北方局。中共特科与地方组织对西北军、东北军等国民党军队也加强了渗透,并在1933年察哈尔抗日活动中掌握了数千人的军队。这些尝试虽然都遭遇挫折,但扩大了中共的声威,在北方军队和地方社会中散播了很多革命的种子,建立了不少关系网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华北的崛起打下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北方会议;临时中央;抗日同盟军;西北军;东北军

作者简介:张永,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副教授

辛亥鼎革与商事审判:1912年上海纯泰钱庄破产案

张世慧  史慧佳

内容提要:1912年,上海纯泰钱庄破产案中围绕着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问题,乾元、福康、怡大三家钱庄与存户两方债权人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并演变为《破产律》的存废之争。最终,商事习惯得到审判厅的认可,三家钱庄获得破产财产的优先清偿权。从该案可见,诉讼当事人对民初法制变革成果更多是选择性接受,是因情势或需求援引,进而成为寻求自身利益的制度资源。同时,该案揭示出商人团体介入司法审判及商事习惯作为法源的另一种面相,即商人群体利益得到保障之际,或许会损害其他群体的利益。更深层次看,该案透视出民初商事审判的困境,即在民初社会经济条件下,司法审判在追求程序化、技术化过程中,如何平衡实际审判中低效率、高成本问题。

关键词:司法审判;《破产律》;商事习惯;钱庄;破产清理

作者简介:张世慧、史慧佳,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讲师

近代地权分配研究方法刍议

——基尼系数与统计方法的运用

刘志

内容提要:近代地权分配需要在研究方法改进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利用基尼系数研究地权分配,可以清晰度量其不均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阶级分组统计的局限,但是应该注意计算和分组的方法,其反映的地权分配不均程度该如何评价也需要探讨,直接照搬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的评价体系并不适当。近代以来调查统计资料非常丰富,良莠不一,研究近代地权分配,应先考辨甄选史料,尽量采用调查统计材料,使用统计的方法。经过重新计算证明,近代华北农村地权分配比较平均。

关键词:近代华北;地权分配;基尼系数;统计方法

作者简介:刘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

清末民国时期的“朝鲜亡国史”著述

徐丹

内容提要: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出版了数量众多的朝鲜亡国史书,现在所查见的至少有23种。这些图书的编纂者主要是有留日背景的政治人物与活跃于上海的通俗小说作家。相应地,书写方法主要是政论式和演义式,前者往往是作者政治活动的辅翼,而后者则是当时上海新兴文化产业的一部分。

关键词:朝鲜亡国史;政治宣传;小说产业

作者简介:徐丹,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讲师

“黄金抗战”

——胶东抗日根据地的黄金斗争与运金延安

孙健伟

内容提要:在战争年代,作为硬通货的黄金是重要战略资源。在全面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对胶东招远地区的金矿进行了疯狂开发和掠夺。为打击敌人的经济侵略和解决党中央的财政困境,中共胶东党组织发动抗日军民开展了旷日持久的“黄金抗战”。“黄金抗战”集武装斗争和经济斗争于一体,其根本任务是将黄金运送至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在国民政府停止供给中共抗日经费并对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的严峻形势下,黄金成为了中共实现自给自足的重要物资储备。在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一共向党中央输送了约13万两黄金,不仅缓解了中共抗日经费的燃眉之急,而且从物质上支撑了中共敌后抗战的胜利。

关键词:胶东根据地;延安;黄金;玲珑金矿;经济封锁

作者简介:孙健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日本的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研究

徐志民

内容提要:1896年中国留日运动开启以来,持续不断、人数众多、影响至巨的中国留日学生,成为日本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中日关系和国际形势变化,日本的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研究,经历了起步、延续、高潮三个阶段,在留日学生政策、留日学生群体、留日学生资料整理,以及留日学生就读学校、所学专业、个案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但是,宏观选题微观化和微观选题精细化趋向,且以日方资料为主,往往限制日本学界的研究视野和关注范围,容易忽略探讨近代中国留日现象的本质,陷入就事论事。因而,如何充分利用中日史料,拓宽研究视野,深化研究内容,以长时段的学术眼光和全局的、发展的、辩证的方法与理论,推进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留日学生;中日关系;学术史;日本

作者简介:徐志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