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期刊 > 近代史资料 > 全文提要

《近代史资料》总130号篇目提要

作者:《近代史资料》编译室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06-16
发布时间:2014-06-16
字体: 打印

1.锡良函稿(一)    锡 

 

锡良(1853-1917),字清弼,蒙古镶蓝旗人。同治十三年进士,以知县分发山西,在山西任职二十年,历任知县、知州等职。甲午战争时调山东,总理烟台营务处。后又任山西按察使、湖南布政使。1900年入京勤王,任山西巡抚。后历任河南巡抚、热河都统、四川总督、云贵总督。1909年后任东三省总督。辛亥革命爆发后一度再任热河都统。入民国后未再出仕。锡良一生在仕途四十年,清末十余年任封疆大吏,以勇于任事著称,所历大事、要事颇多,是清末重要历史人物。

 

锡良私人留存下来的公私函牍等历史档案文献也颇为丰富,其中包括自任知县以后的札牍;任按察使,特别是任巡抚以后的奏稿;任巡抚以后的电稿。上述资料由其后人初步整理后,1950年代捐赠于近代史研究所。其中奏稿部分由本室整理后,以《锡良遗稿•奏稿》之名于1959年交由中华书局出版。

 

函稿部分,主要是朋僚函牍,大部分为地方事务,如赈灾、保甲之类。时间自光绪八年至宣统三年春,分为知县知府时期、司道时期、山西巡抚时期、河东总督兼署河南巡抚时期、热河都统时期、四川总督时期、云贵总督时期、东三省总督时期,共八卷,现陆续整理刊出,以为研究者参考。

 

2.阎敬铭家书    静  整理

 

阎敬铭的《抚东奏稿》在本刊陆续面世后,颇受学者重视,今再将其77通家书整理刊出,以为研究之助。这批家书是光绪甲申1884年至丙戌1886年间,阎敬铭与其子廼林、逎竹关于家事的通信。此时正值中法交战,阎以户部尚书入值军机,家书虽以家事为主,亦间涉时政、人事臧否,并较多地表露出其“无时不在忧危恐慛之中”的内心世界,从中亦可见阎敬铭做事做人之原则与态度。原件存近代史所档案馆。

 

3.婺学同登录    程道德  供稿

 

清代科举制度完备,于人才培养、选拔亦不无正面意义,但以往研究多重于乡会试,对科试、岁试涉及较少。本篇系道光二十八年至光绪十三年间安徽婺源县籍学生应考科试、岁试合格者名录,不仅有应考及格者名单,而且包含他们的住址、年龄、后来经历,以及试题、考官等信息,于晚清科举制度,特别是府县学的科试、岁试研究颇有价值,亦可从中窥见当年徽州科举盛况。原文系晚清写本,编者不详,未标点,今照原本整理,并酌加小标题。

 

4.河间太湖秋操资料补辑    彭贺超  整理

 

光绪三十一年的河间秋操,是清末新军的第一次大型会操,影响深远。本刊总122号《清末新军秋操史料集佚》中,收录河间、太湖和永平三次秋操部分档案,其中河间秋操部分仅有北军战斗详报。本篇则收录河间大操总教令、南北军接战序列、会操战状评判训词及地图等,更全面反映此次秋操之完整过程;另有1909年《南洋兵事杂志》所载阅兵大臣荫昌、端方会奏光绪三十八年太湖秋操情形折一篇,均可为上篇资料之补充。

 

5.清国教育视察报告    权赫秀  权慧颖  整理

 

振武学校创立于1903年,是日本参谋本部当局专门为准备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或陆军户山学校的中国留学生而设立的留学预备教育机构,到1914年停办,是近代中国留学日本史上由日本政府当局专门为中国留学生设立的一所留学预备教育机构。1906年7月到9月,振武学校的舍监野村岩藏及教头木下邦昌一行,奉命来华考察北京、天津、保定、武昌各地的教育情况尤其是新式军事教育情况,并于同年10月8日向参谋本部清国际陆军学生监理委员长福岛安正提出了“清国教育视察报告”,其内容不仅通过振武学校负责人所见当时清政府兴办近代军事教育的真实内幕,对于此后振武学校面向中国留学生的教育方法与内容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失为近代中日关系史乃至近代中国军事教育史、近代中国留学日本史上的一份重要史料。该报告原件藏日本东洋文库,以工整的正楷缮写于左右两侧下端分别印有“振武学校”字样的专用稿纸,稿纸分左右两面,每面各有11行竖格。原文无标点,无页码,兹予以全文译介,并加以标点与简单注释。

 

另据日本学界相关研究,时任振武学校舍监的陆军军曹野村岩藏曾被湖广总督张之洞聘任为湖北武备学堂的教习,回国后还曾担任由日本参谋本部设立的另一所军校预备教育机构——成城学校的舍监,并在1903年振武学校创立时转任该校学生监,实际上相当于该校校长。至于与野村岩藏一同来华考察的木下邦昌曾任台湾总督府师范学校校长,1904年至1905年间还曾担任振武学校的舍监代理,时任该校教头,其地位相当于教导主任。由此可见,此次来华考察的两人就是当时振武学校的两个主要负责人。

 

6.宣统三年司法汇报规程    温乐群  整理

 

本篇原名《法部奏定司法汇报规程》,规定了各地审判厅等审检机关将其审理之民事、刑事案件汇总呈报的程序、册式、提要,呈报案件的条件、时限,不报及漏报的处分等司法体制与制度。该规程于宣统三年七月二十一日(1911年9月12日)正式颁布,不一月,武昌起义爆发,或许是清末筹备立宪中最后颁布的司法文件,流传不广,今整理刊出,以为清末法制史研究参考。原本用馆阁体小楷缮写,竹纸线装一册,计二十六页,由私人收藏。

 

7.傅斯年佚文六篇    欧阳哲生 整理

 

本篇所刊傅斯年六篇佚文(其中一篇为译文),是新近发现的一批傅斯年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为已出版的《傅斯年全集》(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0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所未收,而且在各种有关傅斯年的文献或研究中亦少见甚至未见提及。佚文的内容涉及傅斯年对“清党”的态度等,内容颇为珍贵,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 0505519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