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日期
(目录显示最新更新的20期内容)
张百熙等致蒋兆奎手札
程道德 龙翔 点校
蒋兆奎,字星五,号筠轩(又作云轩),湖南长沙人,举人。同治初年曾任湖南零陵县训导,并助曾国藩筹集东征军饷。光绪年间,先后任广西阳朔知县,象州知州,桂林、南宁、柳州、镇安、泗城知府等。光绪二十二年(1896)任山东候补道,被巡抚李秉衡任命为治理山东境内黄河中游总办,兼办北运河工程。光绪二十三年奉命与王仁宝、锡桐会勘胶州湾海口,修筑胶澳船坞。
本篇收录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间张百熙等人致蒋兆奎手札22通,内容涉及蒋兆奎主持黄运河工及胶澳海防工程事宜。由于作者多为基层官员,函札不仅比较罕见地披露了黄河凌汛决口及合龙施工、漕船过坝入黄经过等内容,同时也间接记录反映了基层政治生态。
陆宝忠庚子日记
洪晨娜 整理
陆宝忠(1850-1908),字伯葵,号定生,江苏太仓人。光绪二年进士。先后任湖南学政、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等职,并充任南书房行走二十年。本篇日记起于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1900年1月11日),止于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十三日(1900年6月9日),正值其重入南书房,并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期间。内容主要记载其在南斋与内阁之公务活动、与同僚友朋交游及家庭生活,如册立大阿哥当天之情形等,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华勇营出军志(上)
刘本森 译 许悦萌 校
英国1899年租占威海之后,成立了一支编制为1000人的雇佣军,军官为英国人,士兵多系从山东、直隶等地招募的农民,并命名为华勇营,负责维持租借地治安,后于1906年解散。华勇营军官巴恩斯(Arthur Alison Stuart Barnes)1902年出版《华勇营出军志》(On Active Service with the Chinese Regiment),详细记载了英国在威海卫组织华勇营,以及该军参加八国联军之役的经过,是华勇营历史亲历者的唯一记录。书后所附英国驻华公使、驻威海卫办事大臣关于华勇营的通信,以及当时各报对华勇营的报道和评价等历史文献,也可为已有史料之补充。
沿途日记
王鹏辉 整理
吴禄贞(1880—1911),字绶卿,号娱园,湖北云梦人。早年入湖北武备学堂学习,1899年官派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1902年毕业回国后任职湖北新军。后历任清军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吉林边务督办、北洋陆军第六镇统制等职,并先后秘密参加兴中会和华兴会等反清革命团体。1911年,辛亥武昌首义爆发,参与对清廷的“滦州兵谏”,随后在娘子关与山西都督阎锡山会谈,组建“燕晋联军”,11月7日被刺牺牲。
1906年11月,吴禄贞被清廷派赴新疆伊犁考察新军,并邀请好友周维桢等随行,《沿途日记》即为此次考察所记,时间始自丙午十月初二日(1906年11月17日),讫于十一月十一日(1906年12月26日)。日记不仅详细记载了沿途风貌、民俗民情,尤详于各地自然资源及经济生产情况,对于吴禄贞研究及清末边疆史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
失 败
蔡乐苏 岳秀坤 整理
本篇系民国初年革命党人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总结。作者长啸,本名钟动(1879-1943),原名用宏,字季通,留学日本后改名钟动,字薜生(亦作辟生),号长啸、天静,别号寒云,广东嘉应州东厢堡人。少年时随其兄钟用龢(1864-1923,清末曾随杨枢游欧)入广州广雅书院读书,岁试考中附生。1906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留学。留日期间,加入同盟会,组织冷圃诗社,担任嘉应五属留学生同乡会会长,创办《梅州》杂志。1911年,武昌起义后,参与梅州光复,旋赴上海,加入南社。1913年 “二次革命”时应江西都督李烈钧之邀,参与湖口起义,失败后赴日,撰《失败》一书。1916年随李烈钧入云南参与护国运动,任护国军第二军秘书长,代拟著名的讨袁檄文。据古直《钟天静先生事略》云:“湖口起义已败,君复东渡,著《失败》一书,批判国民党妥协政策。君前在同盟会本与汪、胡不相协,以后他辈亦疏远之,惟与唐继尧、李烈钧、林虎善,故讨袁、护法二役,君入滇辅助唐、李。在滇任教育司数年,辞归,旅居沪渎,以诗歌自遣。”1943年逝于上海。《失败》一书存世稀少,几为孤本,今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藏本整理公布,以供研究参考。
刘符诚致陆征祥手札(上)
崔 彤 整理
本篇收录1936至1948年间刘符诚致陆征祥手札138通。刘符诚(1881-?),字荩诚,号黼斋,系陆征祥结义兄弟。民国初年任北京政府外交部秘书、参事,后任中法工商银行中方董事。这些信函不仅具体记录了二人的交往、思想、信仰、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对于中法工商银行运营情况、民国驻外机构及外交界人员的活动也多有涉及,对于相关人物及民国史研究均颇有价值。原件存比利时圣安德肋修道院。
。
东北之行忆记
张海鹏 整理
本篇资料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张海涛同志早年所写日记,于其身后发现并经其胞弟张海鹏学部委员整理。张海涛(1927-2019),湖北汉川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27年9月出生于湖北汉川县张家大嘴。在家乡读过六年私塾。1945年5月参加新四军五师,进入中原襄南敌后抗日根据地,任税务征收员。抗战胜利前参加过与日、伪军的几场小规模战斗,日本投降后,行军途中任司务主任。1946年1月10日停战令下,新四军五师与以王震将军率领的359旅会师,任宣化店区委秘书。1946年2月至4月,在中原民主建国大学学习,同年3月在该校参加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中原突围前,奉命化装前往东北。1946年8月至1949年3月,在《吉林日报》先后任该报经理部代理经理兼印刷厂厂长、发行科科长、特派记者和吉林书店经理。1949年5月随军南下,任《江西日报》和新华社江西分社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新华社江西分社社长、卡拉奇分社首席记者、国际部东方组组长、雅加达分社社长,新华社文革小组组长、党组成员,国际部东方组组长、国际部领导小组副组长、联合国分社第一任社长、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党委委员。1979年1月至1983年6月,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1983年7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1988-1989年,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历史系和得克萨斯大学研究生院作访问学者。1991-1997年,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会议国际问题学科组成员。1995-2000年,任北京市委决策研究顾问。2010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主要著述有:《美国走马观花记》《我说美国》《再说美国》《三说美国》《何处是“美利坚帝国”的边界—1946年以来美国对华战略策略史》《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以及《吉米•卡特在白宫》《尼克松在白宫》《第三次白色恐怖》等及多篇重要的学术论文。
日记记录了作者1946年5月离开中共中原局驻地湖北大悟宣化店,化装穿越国统区,辗转前往东北解放区的行程经历,记录了一路所见所闻,反映了一个革命青年的思想认识及心理成长历程。